既要久久爲功 又是當務之急(思想縱橫)

王影迪

教育,國之大計,黨之大計。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的民盟、民進、教育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時表示:“教育問題既是惟此爲大的事情,也是非常複雜的事情。既要久久爲功,又是當務之急。”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蘊含着深刻的辯證思維,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供了重要方法論。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處理好當前與長遠的辯證關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加快實現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不可能一帆風順,而是需要付出艱苦努力才能完成的任務。”道路越是艱辛,越要付出持之以恆的努力。從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看,立德樹人必須久久爲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育,不能把最基本的丟掉”。最基本的,往往也是最需要下力氣、費工夫的。比如,對於學生啓智、心靈培養和基本認知能力的培養,都不是一兩天可以完成的。打牢“基本功”需要日復一日堅持,腳踏實地、循序漸進,切不可急於求成、操之過急,否則會欲速則不達。從我國教育事業發展歷程看,推進教育改革發展必須久久爲功。新中國剛成立時,文盲、半文盲佔總人口80%。經過堅持不懈接續奮鬥,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教育現代化發展總體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國家行列。昔日的文盲大國成爲教育大國,正邁向教育強國,人口大國也發展成爲人力資源大國。實踐證明,只有保持歷史耐心,久久爲功,紮實推動教育改革發展,才能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

利在千秋、功在當代,辦好教育也是當務之急。在地方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就提出:“教育問題是絕對不允許‘等一等’的。”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教育要想在前頭,趕在前頭。”教育優先發展是黨和國家提出並長期堅持的一項重大方針。不能“等一等”,必須“在前頭”。從人民利益出發,解決教育領域羣衆的急難愁盼問題是當務之急。比如,近年來人民羣衆對“入好園”“上好學”“就好業”的需要日益增長,對提高教學質量、發展素質教育等的願望更加強烈。只有抓住人民羣衆關心關注的教育問題,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才能把教育工作做到人民羣衆心坎上。從經濟社會發展出發,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同樣時不我待。又如,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教育事業面臨重大發展機遇。以數字技術發展給教育事業插上數字之翼,有助於推動優質教育資源跨越山海,有助於培養更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再如,受經濟結構轉型、人口結構變化等影響,當前我國面臨的就業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只有着眼現代化需求,適應人口結構變化,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科學佈局未來教育資源,才能儘快化解“有崗無人上、有人無崗上”的矛盾,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久久爲功和當務之急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相輔相成。久久爲功圖的是長遠,當務之急抓的是當下,只有統籌把握好兩者之間的關係,才能既做好當前工作,又爲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近期,深度求索(DeepSeek)火爆全球,宇樹科技機器人亮相春晚舞臺,《黑神話:悟空》席捲全球市場……正是因爲在科技創新浪潮中抓住“當務之急”,自主培養科技創新人才,同時堅持“久久爲功”,持之以恆地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才實現了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

教育,從厚重的歷史文化中走來,反映着當代社會變遷,託舉着一個民族的未來,蘊含着短期與長期、當下與未來的辯證關係。發展教育事業,既要狠抓當前,又要着眼長遠,把堅持久久爲功和抓好當務之急統一起來,爲如期建成教育強國貢獻力量。

《 人民日報 》( 2025年03月21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