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WHO病理新分類,探索肺腺癌精準化分型的預後 | 2023WCLC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肺腺癌患者分型診斷標準的更新

整理:小隱

2023年9月9日-12日,第24屆國際肺癌研究協會(IASLC)世界肺癌大會(WCLC)以線下+線上的形式在新加坡舉行。WCLC作爲肺癌領域的年度盛典,世界各地肺癌領域大咖齊聚一堂,衆多重磅研究結果首次公佈。在本次WCLC會議上,針對NSCLC的預後和預測生物標誌物的多項研究成果也首次公佈,醫學界特邀請上海市肺科醫院謝惠康教授分享關於貼壁和浸潤腺癌間新診斷標準在臨牀實際應用價值的相關研究解讀分享,以饗讀者。

基於新標準的出爐,探尋其對肺腺癌診斷的影響

2011年,國際肺癌研究協會/美國胸科學會/歐洲呼吸學會(IASLC/ATS/ERS)在《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上公佈肺腺癌的新版多學科分類,其中將肺腺癌分爲原位性癌(AIS)、微浸潤性腺癌(MIA)和浸潤性腺癌。時隔四年,2015年版WHO肺癌分類出爐,基本沿用了多學科分類,摒棄既往細支氣管肺泡癌(BAC)和混合型腺癌的診斷術語。

作爲獨立分類的新診斷,AIS和MIA患者完全切除後預後良好,5年無病生存率達100%,但在臨牀實際診斷過程中卻存在一些問題。例如病理形態的不典型性導致臨牀上對貼壁腺癌的診斷存在差異,導致不同醫院診斷的一致性不理想,而AIS和MIA的診斷建立在貼壁型腺癌概念之上,診斷差異會導致臨牀手術方式的不同和患者心理預期的改變。由於貼壁腺癌和IAC的判定是國內外共同存在的困擾,於是在2021年美加病理學會年會上,IASLC病理委員會針對此進行了研究報告,並於2022年發表相關研究結果。該研究以建議的形式對IAC的相關概念、定義和診斷流程進行了補充。

謝惠康教授表示:”IASLC病理委員會設計研究最大的關注點是腫瘤T分期的部分,因爲根據第八版TNM分期,肺腺癌的非浸潤性區域並不納入T分期統計,這直接決定了患者的分期和患者的術後治療。同時,我們注意到該新診斷標準的應用可能同樣會對AIS、MIA和IAC的診斷產生影響,所以開展了相應的研究旨在探索其實際價值。”

IASLC新診斷標準的建立,助力腺癌患者精準化治療

對於IASLC發表的診斷肺貼壁腺癌和IAC的新標準,主要包含針對醫源性肺泡塌陷和瀰漫性上皮增生的詳細解讀。其實在WHO分類中已經提及過診斷IAC的前提是排除肺泡塌陷,而醫源性肺泡塌陷作爲一個陳舊概念,其診斷在臨牀上是存在分歧的,所以IASLC對於醫源性肺泡塌陷的詳細解讀部分解決了這一問題;瀰漫性上皮增生作爲一個全新的概念,其定義爲腫瘤間質雖然呈貼壁狀,但上皮細胞卻可增生嚴重甚至形成絲狀微乳頭、複雜腺體、實性的腺癌的結構,推翻了既往認爲貼壁樣的腺癌即是原位、或非浸潤性的概念,避免將具有貼壁樣結構的腺癌簡單診斷爲非浸潤性腺癌的概率。

謝惠康教授表示:“我們團隊之前具有大量的肺腺癌臨牀研究的數據和經驗,基於上述優勢所在,本項研究選擇採用IASLC發表的新標準在既往的研究隊列中重新對患者進行了診斷,旨在與先前原始的診斷結果進行對比,評估兩種不同的診斷標準對於AIS/MIA及IAC患者診斷的影響。數據顯示,461例先前診斷爲IAC的患者中有32例(6.9%)被降級爲AIS/MIA,而184例先前診斷爲MIA的患者中有4例被升級爲IAC。這意味着在整個人羣中,有部分患者按照新定義來看,過去被過診斷了,同時也存在少數因瀰漫性上皮增生的新概念出現而被認爲在既往的診斷中診斷過輕的病例。”

對於臨牀而言,目前肺腺癌的浸潤程度仍是術式選擇的依據之一,所以IASLC發表的新診斷標準可能會慢慢改變部分患者的手術方式選擇,使治療變得更爲精準。因爲根據研究隨訪數據顯示,部分診斷降期的病人預後同樣100%完好,預後預期也並未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IASLC新診斷標準的應用,實踐和總結必不可少

根據既往經驗,如AIS和MIA概念誕生十餘年,但實際的臨牀應用仍存在不足,新標準的建立到臨牀實際的應用是個漫長的過程,其期間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去改進,以達到真正地能夠運用到臨牀的程度。

謝惠康教授表示:“如MIA概念定義爲整個腫瘤以貼壁型腺癌爲主,但實際臨牀運用中,並不是所有病理醫生皆熟悉這個概念,這需要投入大量的宣教和推廣。對於IASLC的新概念標準如何應用的問題,我想同樣亦是如此。首先需要我們自己在臨牀診斷中去運用,在應用的過程中產生心得,並將研究數據用更爲循證的形式展示給同行。這樣才能讓IASLC新標準的出現爲病理精準化診斷提供依據,使更多患者從中獲益。”

病理相關臨牀研究的成功少不了對病理熱點話題的關注和聚焦,其不失爲挖掘指導臨牀實際診療以及預後相關病理形態學特徵的有效途徑。謝惠康教授提及,在日常的實踐過程中,任何對預後產生影響的病理形態學相關研究熱點均在團隊的研究範圍之內,並且正是通過團隊不斷的挖掘和探索,才能不斷產出高質量的研究論文。同時,日常實際工作中的運用也非常重要,如團隊還將前期挖掘到的一些內容應用到了術中冰凍的診斷中,使更多患者在手術中最大化獲益。

專家簡介

謝惠康

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病理科 副主任醫師

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病理科 非腫瘤性肺疾病亞學科負責人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肺部腫瘤專業委員會 常委

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呼吸康復專業委員會 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病理專委會肺癌病理學組 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病理專委會青年學組 委員

上海市醫學會呼吸分會肺結構學組 委員兼秘書

上海市醫學會器官移植分會移植病理學組 委員

執筆或參與多項國內專家共識。以第一/共一或通訊在JTO、AJSP、Modern pathology等中英文雜誌上發表了四十餘篇相關研究。研究成果被世界肺癌研究協會寫入《2017 年早期肺癌診療進展》、被中國抗癌協會寫入《2021年中國惡性腫瘤學科發展報告--腫瘤病理研究進展》,獲得2021版WHO分類引用。以主要參與人身份獲得上海市抗癌協會一等獎,項目負責人身份獲得上海市肺科醫院臨牀成果獎三等獎2次。主持國自然青年一項,主持衛計委青年一項,參與國自然面上及重大項目多項。

審覈專家:謝惠康教授

責任編輯:Sheep

*醫學界力求其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爲決策依據時另行覈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