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設輻射南亞東南亞的人才集聚中心城市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自主培養機制,加快建設國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臺”。雲南省昆明市正處於高質量發展滾石上山、爬坡過坎、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人才、渴望人才、依賴人才,堅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努力把昆明建設成爲我國輻射南亞東南亞的人才集聚中心城市,爲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昆明篇章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突出特色優勢,建設引才聚智、創新創業“強磁場”
昆明市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大力推進高水平人才高地和人才平臺建設,在人才投入、環境營造、政策創新等方面採取有力措施,突出區域特色,加快推動現有人才平臺載體蝶變升級。
建設具有影響力的科研創新平臺。立足自身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加快籌建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安全領域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出臺專項支持政策,支撐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戰略需求。圍繞生物醫學、植物化學、稀土和貴金屬新材料等優勢特色重點領域方向,爭創一批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重大科創平臺,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端人才集羣。圍繞能源、礦產、種業、農資等領域,推動與周邊國家共建一批高水平國際科技研發平臺,集聚國際領先、全國一流的科技人才。
打造高水平“校院企地”協同平臺。發揮昆明集聚全省90%以上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70%以上的科研人員優勢,支持在昆高校、科研院所、企業通過市場化機制,共享大型儀器設備、共建共用實驗平臺、共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爭創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聯合大型企業共建職業教育基地,推動重點院校與地方企業合作共建現代產業技術學院和人才培訓基地。加快推進昆明經開區與駐昆高校打造瀾湄職業教育共同體,發揮職業教育參與南亞東南亞市場的引領示範作用,培養國際化應用型人才。
培育具有區域競爭力的產業集羣。依託昆明作爲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前沿和門戶優勢,用好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磨憨沿邊產業園等重點園區,建設“飛地”研發中心、銷售中心,構建“昆明研發+邊境生產+東南亞組裝+全球銷售”的價值鏈。大力抓好新能源電池、生物醫藥、先進裝備製造等主導產業,推動加工貿易型、出口導向型產業落地,協同發展國際金融、國際旅遊和教育醫療等產業,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先進產業集羣,提升產業對外輻射力及人才集聚力。
擴大交流合作,做好內外統籌、雙向開放“大文章”
一個國家對外開放,必須首先推進人的對外開放,特別是人才的對外開放。昆明主動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開發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人才市場、兩種人才資源。
推動區域人才協同發展。建立健全“1+5”區域人才工作互動合作新機制,推動滇中地區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大型科研儀器設備、科學數據等科技資源開放共享。聚焦區域內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優勢產業領域,與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等人才高地的高校、科研院所、重點實驗室和龍頭企業等創建一批創新聯合體,共同開展科技攻關和人才培養。加快構建人才互認互通體系,建立高層次人才跨地區聯合保障機制。
實施國際人才引培工程。優化“春城計劃”高端外國專家專項,通過以才引才、柔性引纔等方式,定向對接、精準引進事業需要的各類海外人才。支持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建設,探索“境外孵化、成果迴歸、分建共享”的離岸人才引進和使用模式。與泰國、老撾等國知名智庫共同成立智庫聯盟,整合各國研究力量,促進區域發展。推進非通用語種人才培育,加強小語種翻譯、航運物流、跨境電商領域國際化專業人才培養和引進,打造面向南亞東南亞的人才交流樞紐。
提升資源跨境配置能力。加快建設中國·昆明國際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培育一批高水平國際獵頭公司和人才服務企業。建設磨憨國際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在老撾、緬甸、越南的重點城市設立職業技能培訓分中心,開展漢語、法律法規、電氣電工、服裝縫紉等專業技能培訓,探索“輸入+培訓+就業”的全鏈條跨境勞務合作模式,形成“企業有人才需求,磨憨能快速輸送”的跨境人力資源供給能力。
優化人才服務,打造近悅遠來、盡情馳騁“好生態”
昆明市堅持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環境,創新創業生態持續優化,努力把昆明建成人才集聚之地、人才輩出之地、人才嚮往之地。
深入推進制度集成創新。在滇中新區、昆明經開區、高新區探索建立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匹配定製化支持政策,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深度融合。加大政策創新力度,實行更加開放的外籍人才來昆工作、科研、交流的停居留政策,開放國際(跨境)職業資格互認,加快研究技術移民制度建設,以更高水平的開放推動形成更具吸引力和競爭力的制度體系。
持續強化公共服務供給。建設高端人才社區、產業人才社區和國際人才街區,強化人才住房保障,拓展“春城惠才卡”服務事項,構建人才政策“一網查詢”、科創需求“一鍵匹配”、人才服務“一碼集成”的數字化服務平臺,一條龍解決人才在就業創業、安居住房、家屬安置、子女上學等方面的現實需要,解決人才後顧之憂。
營造開放包容的文化氛圍。落實人才創新創業項目容錯免責實施辦法,加強創新成果保護,讓有真才實學、作出重要貢獻的人才“名利雙收”。加快塑造開放、多元、包容、創新的城市文明特質,打造“春城人才”品牌,辦好國際賽事,提升城市良好對外宣傳形象。
(作者系雲南省昆明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