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變革,新能源汽車或變“移動充電寶”

只考慮如何讓新能源汽車充上電的時代已經過去;既能滿足充電需求,又能避免因充電負荷太大而對電網造成衝擊,同時還能幫助更好支撐新型電力系統,成爲行業新的課題——

加速變革,新能源汽車或變“移動充電寶”變革行業競爭焦點已不是基礎充電需求,而是讓充電網與大電網更好交互的相關技術和商業模式,如車網互動、虛擬電廠等,考驗的是在規模化基礎上的更爲綜合的充電網運營能力支點充電過程中汽車直接與整個社會的大電網相連,對電網產生實時、直接的影響。從這個角度看,充電站已經不再是一個單純的補能設施,而是一個連接着交通工具、能源系統和千家萬戶的紐帶和支點思路高質量充電設施建設的思路,絕不是過去簡單的技術路線自然地延伸,而是站在未來的角度,探討充電基礎設施的技術路線、產業佈局和產業生態車網互動讓新能源汽車變身“移動充電寶”,通過充電設施向電網反向充電便是當前充電行業最炙手可熱的前沿方向。今年年初,國家出臺政策提出,車網互動主要包括智能有序充電、雙向充放電等形式,可參與削峰填谷、虛擬電廠、聚合交易等應用場景雙贏在便宜的時候充電,貴的時候賣電。車網互動所帶來的虛擬電廠、聚合交易等全新商業模式,給充電運營企業打開了新的發展空間。頭部充電企業正在探索一條讓用戶和自身實現“雙贏”的路徑

作爲當下最“卷”的產業之一,新能源汽車從整車一路“卷”到電池等零部件,現在就連補能環節也未能例外。

“全行業幾十萬家企業在幹,我每天都很緊張、很焦慮,充電企業怎麼才能活下來?”國內充電行業龍頭特來電董事長於德翔近日在2024電動汽車充電網新質生產力發展交流研討會上說。

中國充電聯盟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總量突破1000萬臺,達到1024.3萬臺,同比增長54.0%,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

總規模持續擴大,但頭部企業間的競爭卻日益加劇。在公共充電樁市場,特來電雖仍以59.5萬臺的數量位居全國第一,但與第二名星星充電的差距卻從去年年底的7.2萬臺縮小至4.1萬臺,市場佔有率上的差距也由2.65個百分點縮小至1.3個百分點。

事實上,從我國充電行業起步以來,行業洗牌就從未停止。今天,充電行業競爭的焦點早已不是“讓樁更耐用”“讓用戶能夠更快找到充電場站”等基礎充電需求,而是聚焦於讓充電網與大電網更好交互的相關技術和商業模式,如車網互動、虛擬電廠等,考驗的是在規模化基礎上更爲綜合的充電網運營能力。

儘管有“緊張”和“焦慮”,但對特來電來說這也是一次機遇。從創立之初,特來電便以充電網思路進行技術和產品佈局。近兩年更是引入大模型技術,積極開展各類車網互動實踐,並取得了積極成效,爲更好應對新一輪市場競爭增添了有力的砝碼。

從充電到反向充電

作爲給電動汽車補能的基礎設施,充電站經常被比作新能源汽車時代的加油站。但事實上,由於電力系統的特殊性,充電站和充電基礎設施的運行方式和運營模式要比加油站複雜得多。其中,最突出的特點便是充電過程中汽車直接與整個社會的大電網相連,對電網產生實時、直接的影響。從這個角度看,充電站已經不再是一個單純的補能設施,而是一個連接着交通工具、能源系統和千家萬戶的紐帶和支點。

這一獨特之處在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和能源轉型加速的雙重推動下日益突出。對充電行業來說,只需考慮如何讓新能源汽車充上電的時代已經過去,如何既能滿足新能源汽車的充電需求,又能避免因充電負荷太大而對電網造成衝擊,同時還能幫助更好支撐新型電力系統,成爲行業新的課題。

“高質量充電設施建設的思路,絕不是過去簡單的技術路線自然地延伸,而是站在未來的角度,探討充電基礎設施的技術路線、產業佈局和產業生態。”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副秘書長、電動交通與儲能分會會長劉永東表示。

讓新能源汽車變身“移動充電寶”,通過充電設施向電網反向充電便是當前充電行業最炙手可熱的前沿方向。新能源佔比高是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特徵。但與石化等傳統能源相比,風、光等新能源發電“靠天吃飯”,具有明顯的間歇性、隨機性和波動性,需要電網調峰、儲能和智能化調度能力的持續升級,以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而新能源汽車就是很重要的社會可調節負荷,其電池也是重要的儲能支撐。正如國網智慧車聯網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文表示,能源轉型後,如果電力不穩定,又要保證電力供應,就可以通過車網互動協同實現。

行業測算顯示,到2040年,中國電動汽車保有量將達3億輛,乘用車若採用15kW雙向充電樁,對電網總體功率支撐能力將達到29億-35億千瓦,約合彼時全國電網非化石能源裝機的50%。顯然,新能源汽車作爲“移動充電寶”所能發揮的作用不容小覷。

今年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部門出臺《關於加強新能源汽車與電網融合互動的實施意見》,就是在政策層面對這一新趨勢的再一次明確和引導。政策提出,車網互動主要包括智能有序充電、雙向充放電等形式,可參與削峰填谷、虛擬電廠、聚合交易等應用場景。

探索“雙贏”路徑

新的行業發展邏輯對有技術、重創新的充電運營企業來說是一個新的機遇。

事實上,充電行業發展一直存在“盈利難”的問題。目前,充電樁運營具有資產重、投資回收期長、單樁利用率低的特點。行業研究顯示,由於高昂的建設成本,運營商普遍需要5年左右才能達到盈利週期。即便是已經實現盈利的頭部企業特來電,目前也還談不上活得“滋潤”。

現階段,充電運營商仍主要依靠充電服務費賺取收入。而車網互動所帶來的虛擬電廠、聚合交易等全新商業模式,則給充電運營企業打開了新的發展空間。頭部充電企業正在探索一條讓用戶和自身實現“雙贏”的路徑。

於德翔介紹,按照工商業電價,充電的電價一天變三到四次,最便宜的和最貴的之間差了三四倍,在個別地區會更高。在用戶角度,可以在便宜的時候充電,貴的時候賣電。而作爲充電運營商,通過前面連接到的車和用戶,後面連接到能源,以此爲基礎做相應的峰谷套利、價差套利。

萬幫數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星星充電CEO邵丹薇也表達了類似觀點。未來充電網對用戶來說一定要是“多快好省”的。在“省”的層面,從充電服務費上省是不可取的。只有讓充電網真正變成虛擬電廠,大範圍參加輔助服務、需求側響應、電力現貨交易,讓用戶獲利纔是可持續的發展模式。“我們希望有一天,人類用電成本可以無限接近於0,通過提高交易效率,讓充電真正走向不要錢。”邵丹薇說。

事實上,早在大概十年前,電力行業就開始思考未來電動汽車和電網互動的問題。而成立於2014年的特來電,也一直以此爲方向在產品和技術創新上進行迭代。目前,特來電已經開發出車網互動與能源交易系統方案以及“充電網+微電網”虛擬電廠能源調控大模型,爲後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特來電能源運營總監崔懷磊表示,車網互動需要充電運營商具有更紮實的運營能力和強大的技術能力。過去幾年中,特來電在21個主要車網互動場景裡進行了實踐,包括寫字樓、商超、酒店、小區、化工園等等,分析每個場景背後原有的用能規律、用電規模以及用戶用電習慣,對車網互動的交易契機有了更加精準的把握。系統將充電網平臺和虛擬電廠平臺進行有效鏈接,將充電樁、分佈式光伏、儲能各種資源串聯起來,覆蓋調峰調頻、需求側響應、現貨、備用市場、中長期交易市場、需量控制、有序充電等衆多交易品種,確保車網互動具有較高的交易頻次。

截至目前,特來電已經鏈接的電網調度和負荷管理中心數量是28家,55.7萬個充電終端和2500萬名車主均接入到車網互動和能源交易系統。在調度上,最大實時調度車輛規模數量超過1萬輛,爲電網提供精度超過97%、2秒以內的響應調節能力。(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孫欣)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