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理沙盒困境 有賴釜底抽薪
監理沙盒的推出,讓金融業對金融科技創新的夢想,有了藍圖,不過,監理沙盒自2018年上路至今快五年,僅有九件覈准,七件出沙盒,更僅有三件落地,其中五件爲金融業主導,包括凱基銀、北富銀、國壽、羣益證、阿爾發投顧,近年來則乏人問津;相較英國監理沙盒,最近四年吸引近百家業者進入實驗,臺灣的監理沙盒到底給金融業者的,到底夢想還是夢碎?
金融業者說明,目前金管會提供金融監理沙盒、金融試辦及主題式沙盒等三種創新機制,現有機制「是夠的」,但若政府可跨部門、跨單位共同協助創新,即每部門都可能會有與民衆生活、金融科技創新有關聯的資訊或法規,例如數位發展部、國科會、健保署、內政部等單位,若能在金融創新過程中一起對話,共同找出整合或解決的方案,將可創造「更有爲的創新」。
臧正運建議的釜底抽薪做法有二,一是修改「金管會組織法」,讓負責創新的機構成爲次級機關,給機關足夠資源,形成「金融科技局」或「金融創新局」的概念,就可立刻催化文化變革、達到競爭溝通之效。
二、修改「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將之改爲「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條例」。因爲這是唯一最可能突破分業監理框架、賦予主管機關授權,可以去監管金融科技業、可發金融科技特許執照及許可、讓沙盒實驗有差異化落地機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