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金壯龍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對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構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體制機制、完善促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政策體系等作出新的部署。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準確把握,切實抓好貫徹落實。
深刻認識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重大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經濟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新的工業革命將深刻重塑人類社會;強調要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要緊緊抓住數字技術變革機遇,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爲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數字技術、數字經濟是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機。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範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給全球生產力水平帶來顛覆性影響,正在成爲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當前,世界各國紛紛加強前瞻性戰略佈局,數字領域國際競爭日趨激烈。面對數字化潮流,必須把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擺在重要戰略位置,充分釋放我國製造大國和網絡大國的疊加、聚合、倍增效應,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打造國際競爭新優勢,贏得未來發展主動權。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必然要求。融合化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一個基本特徵。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發展量質齊升,2023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超過12萬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10%左右;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動能加快發展,傳統產業數字化改造縱深推進,智能製造、服務型製造等融合發展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爲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注入強勁動力。必須充分發揮數字經濟高創新性、強滲透性、廣覆蓋性特點,持續拓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的深度和廣度,提升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關鍵路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新徵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實現新型工業化是關鍵任務;強調要把建設製造強國同發展數字經濟、產業信息化等有機結合。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是新型工業化的鮮明特徵。特別是人工智能成爲影響未來發展的關鍵變量,將全方位、深層次賦能新型工業化,產業智能化、融合化、綠色化加速,深刻改變全球產業發展和分工格局。必須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加快製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推進製造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築牢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根基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做強做優實體經濟是基礎。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繫。必須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主動適應和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全產業體系,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前瞻佈局未來產業,堅定不移築牢製造業,加快建設以先進製造業爲骨幹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培育壯大先進製造業集羣。擁有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集羣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標誌。近年來,我國製造業集羣化發展水平快速提升,已形成45個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羣,覆蓋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要進一步完善集羣佈局,引導技術、資金、人才等各類創新資源要素向先進製造業集羣匯聚。推動集羣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支持上下游企業協同開展數字化改造,促進資源在線化、生產柔性化、產業鏈協同化,提升產業集羣綜合競爭力,加快打造一批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羣。
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是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方向。要實施製造業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和大規模設備更新工程,開展製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促進企業廣泛應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實施改造升級,推動設備更新、工藝升級、數字賦能、管理創新,加快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完善智能製造推進機制,體系化開展場景模式探索、系統解決方案揭榜攻關、標準研製應用和評估評價,以智能製造爲主攻方向推動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推動數字化綠色化協同發展,加快數字化綠色化融合技術創新研發和應用,推動製造業綠色低碳轉型。
健全提升優勢產業領先地位體制機制。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新型工業化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工業體系全、品種多、規模大的獨特優勢更加明顯,製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4年居世界首位,形成了以軌道交通裝備、新能源汽車、太陽能光伏、動力電池等爲代表的一批優勢產業,成爲中國製造業的亮麗名片,要把這個優勢鞏固住、發揮好。要實施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深入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加快培育具有生態主導力和產業鏈控制力的世界一流企業,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以產業鏈龍頭企業爲樞紐,完善上下游企業信息共享機制,構建數據驅動、精準匹配、協同透明的數字化供應鏈網絡。完善東中西部合作、央地合作、產融合作等機制,引導產業在國內梯度有序轉移,增強國內產業根植性。
建立保持製造業合理比重投入機制。保持製造業比重基本穩定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築牢實體經濟根基的內在要求。要進一步優化財稅支持政策,健全重大戰略任務資金保障機制,加大對製造業技術創新、綠色發展、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公共服務等支持力度,引導更多資源要素向先進製造業集聚。健全金融支持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機制,構建重點產業鏈攻關的全鏈條金融服務支撐體系。優化重大產業基金運作和監管機制,完善基金績效考評體系,確保資金投向符合國家戰略要求。完善先進製造業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合理降低製造業綜合成本和稅費負擔。
大力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是重要着力點。要牢牢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統籌謀劃,協同創新,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深化數字技術爲實體經濟全方位賦能。
適度超前部署信息基礎設施。信息基礎設施是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先決條件。要加強戰略佈局,加快建設高速泛在、天地一體、雲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建立健全信息基礎設施統籌規劃、整體佈局和協調聯動的體制機制,適度超前建設5G、算力等信息基礎設施,深入推進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深化“5G+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和規模化應用。發展衛星互聯網,推進第六代移動通信(6G)網絡技術研發。加強交通、能源、市政等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形成適應智能經濟、智能社會需要的基礎設施體系。健全網絡和數據安全保障政策、制度、標準體系,提升網絡和數據安全保障能力。
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全方位全鏈條普及應用。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契機,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產業體系優化升級。實施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和智能製造工程,支持企業圍繞典型場景實施軟硬件一體化改造,推動生產設備和信息系統全面互聯互通,優化業務流程,開展數字化集成應用創新,建設一批數字化轉型標杆企業、智能工廠。優化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供給體系,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探索形成促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長效機制。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加強通用大模型和行業大模型研發佈局,推動人工智能在工業研發設計、中試驗證、生產製造、營銷服務、運營管理等重點場景和安全生產、防災減災等領域深度應用。構建區塊鏈產業生態,推動區塊鏈和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前沿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加強區塊鏈技術應用。
加快產業模式和企業組織形態變革。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速製造業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變革。要引導企業積極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開展業務和流程創新,推進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數字化管理、平臺化設計、個性化定製、網絡化協同、服務化延伸等新模式,壯大柔性生產、雲製造、共享製造、虛擬製造、工業電商等新業態,鼓勵開展第三方智能服務,實現更廣範圍資源優化配置、更深程度生產方式變革、更高水平價值創造。要引導企業組織管理創新,鼓勵支持扁平化、平臺化、生態化等新企業形態發展,培育資源共享、價值共創、風險共擔等新型產業組織模式。
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羣。新一代信息技術是全球技術創新的競爭高地。要建立健全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體制機制,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的戰略任務,科學佈局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建設一批行業共性技術平臺,加快佈局建設一批概念驗證、中試驗證平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要針對集成電路、基礎軟件、科研儀器等瓶頸制約,加大技術研發力度,爲確保重要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安全可控提供科技支撐。要瞄準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制高點,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形機器人、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區塊鏈、腦機接口等領域科技創新,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完善數字經濟重點領域基礎性制度
加快完善平臺經濟、數據等重點領域基礎性制度,充分激發平臺、數據等資源要素活力,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提供堅實保障。
促進平臺經濟創新發展。平臺經濟是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載體,對促進創新創業、推動產業升級、培育發展新動能具有重要作用。要健全平臺經濟常態化監管制度,支持平臺企業發揮生態優勢,提升數字技術和產品服務水平。構建算法安全治理體系,完善算法備案、分類分級管理、安全評估等監管制度。健全保障平臺企業境外發展的法律政策和服務體系。完善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制度,加快探索適合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特點的社會保障參保辦法。
建設和運營國家數據基礎設施。數據基礎設施是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支撐。要加快建設適應數據要素特徵、促進數據流通利用、發揮數據價值效用的數據基礎設施,推動數據匯聚、處理、流通、應用、交易等功能有序高效運轉,促進數據共享。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推動智能計算中心有序發展,建設若干國家樞紐節點和大數據中心集羣。積極發展車聯網等融合基礎設施。發展數據空間、隱私計算、區塊鏈、數據脫敏等技術,有效提升數據流通環節安全可靠水平。
建立健全數據基礎制度。數據是新型生產要素,我國是全球數據資源大國,但數據基礎制度不夠健全,數據要素市場不夠完善,制約了數據價值挖掘和利用。要加快建立數據產權歸屬認定、市場交易、權益分配、利益保護制度,完善數據要素市場體制機制。建立健全數據共享和開發利用的激勵約束機制,促進數據共享,推進公共數據、企業數據、個人數據開發利用,強化高質量數據要素供給。建立健全國家公共數據資源體系,推動公共數據資源安全有序開放。建立合規高效的數據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建設規範數據交易市場。提升數據安全治理監管能力,健全行業數據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標準規範,構建重要數據識別、目錄備案、風險評估等常態化監管機制,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數據跨境流動機制。
《 人民日報 》( 2024年08月20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