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更具活力與可持續性的城市文化IP

當我們進一步將IP概念與城市運營理念、城市運營三要素(產業、土地、資本)相結合進行考察,就形成了城市IP的概念。城市IP的生命力在於突顯城市特質和優勢,以新的視角和動能塑造城市影響力,帶動產業落地、推動城市更新發展。

城市文化IP化:將當地文化符號擴展成爲產業

所謂城市IP,簡單來說,就是城市的精神靈魂,是城市內涵的集中表達,是一個城市區別於其他城市的文化特質,比如上海城市IP就應該是人們一提起上海就能產生的種種聯想。城市IP追求的是城市與人更好的對話模式,打造城市IP的重點在於凸顯其地域性,這是城市IP的根基;城市IP也離不開城市文化,只有富含城市故事、輝映城市文脈的城市IP,才能彰顯城市的內涵和品位。

www.bcsoft.net.cnwww.bd416.cnwww.beautycenter.cnwww.beibeitu.cnwww.belao.cnwww.beposh.com.cnwww.bfasd.cnwww.bgcy.com.cnwww.bhnq.cn

城市文化IP化是領略和感知城市性格的有趣路徑,是分享和傳播城市記憶的有效手段。城市文化的存在形態包括物質和非物質兩種形態:物質性城市文化可以是自然風光、特色產品、獨特美食,也可以是優秀地標建築或歷史文化街區等;非物質性城市文化包括地方人文歷史、傳統習俗、節慶活動、城市文化形象宣傳等。針對以上兩種形態,城市文化IP化的過程就是將當地文化符號擴展到產業的過程,進而涵養具有城市特色的產業,最終形成具備影響力的知識產權的產業鏈。

城市文化IP甚至可以“無中生有”地進行創造,比如日本熊本縣的地方吉祥物“熊本熊”。

熊本縣雖然擁有阿蘇火山等名勝,但和其他旅遊發達區域相比,其經濟基礎、知名度、自然和文化資源都相對薄弱,遊客也比較少。熊本縣希望藉助2011年九州新幹線的通車,引導遊客到當地旅遊觀光。在過去的二三十年間,日本處於一個相當長的經濟衰退期之中,日本政府施行的“觀光立國”戰略就是以文化和旅遊產業爲抓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而城市文化IP的打造可以看成是推動文旅深度發展的方向之一。IP打造投入成本比較少,往往能夠在短時期內快速聚攏人氣並創造一定的經濟價值。

熊本縣委託知名劇作家小山薰堂和設計師水野學聯手打造的“熊本熊”是一隻憨態可掬的黑熊,臉頰有標誌性的兩朵腮紅——黑色是熊本城的主色調,紅色象徵着熊本縣“火之國”的稱號和紅色農產品。熊本熊還有熊本縣營業部部長和幸福部部長的“人設”身份,在熊本市的百貨商場裡面有辦公室(現爲衍生品商店),定時與粉絲進行互動。熊本熊僅在出道的頭兩年(2011年至2013年)就創造了幾十億日元的經濟效益。熊本熊之所以能夠迅速累積知名度,除了卡通形象與二次元的運作方式,還在於IP版權的開放。儘管IP版權屬於熊本縣,但只要有利於推廣熊本縣,商家都能獲准免費使用熊本熊的形象,而粉絲個人出於喜愛而進行的非盈利行爲也不會受到干涉,這就是爲什麼我們很容易能夠看到熊本熊各式各樣衍生品的原因。

聚焦三個維度,打造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文化IP

www.biaoying.com.cnwww.bimaa.cnwww.bink.net.cnwww.biochip.net.cnwww.bjbdn.com.cnwww.bjfengtai.com.cnwww.bjhuanqiu.com.cnwww.bjic.sn.cnwww.bjlcc.com.cn

城市文化IP能夠在新的維度聚集與融合城市發展要素,推動跨界的消費場所、文旅場景和市民生活空間的串聯與互動,強化和提升城市文化服務設施的價值和效益,有效彙集城市生活中的活躍和創新驅動勢能。城市文化IP需要從三個維度強化其特點:從地域維度突顯個性、從時間維度強化創新、從接受維度引領傳播。

從地域維度來看,在全球文化不斷碰撞和融合的趨勢下,保護地域文化的獨特性與多元性,培育在地文化的歸屬感尤爲重要。城市文化IP聯結了地緣、自然、人文等多重要素,並賦予城市空間以文化的屬性與價值。通過打造個性鮮明、地域特色濃郁的IP,乃至層次結構合理的IP矩陣,就能實現資源與客流的彙集,形成具有強大吸引力的文旅服務供應。

從時間維度來看,城市文化IP既需要關聯起人們對過去文化的記憶與經驗,也需要對城市文化傳統進行當下文化語境的創新表達,以城市文化IP爲核心和樞紐來連接歷史、創造未來,是驅動城市創意文化網絡的關鍵。

從接受維度來看,城市文化IP需要感性知覺上的親和力和理性解讀上的信息量,才能獲得成功的傳播力、影響力和美譽度,從接受維度引領城市文化IP的傳播,能夠助力城市成爲內容生產的有機體,促進城市品牌價值、審美體驗與文旅溢價的不斷提升。

上海城市文化是在江南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融合近現代工業文明而逐步形成,這使得海派文化既有江南文化的古典與雅緻,又有國際大都市的現代與時尚,明顯區別於中國其他區域文化。上海要打造城市文化IP,除了注重保護修復優秀歷史文化建築,還要在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大背景中挖掘上海生活方式及其文化意蘊。

上海的歷史文化街區與生活方式,不僅傳承了豐富的文化資源和生活風情,而且洋溢着時代氣息和文化創意,比如四川北路一帶的街區,這裡有紅色文化積澱深厚的多倫路,魯迅、茅盾、郭沫若、葉聖陶等文學巨匠以及丁玲、柔石等左聯作家曾在此頻繁地進行文學交流;中華藝術大學舊址(左翼美術家聯盟總部)、上海藝術劇社舊址、公啡咖啡館、孔祥熙公館、白崇禧公館、湯恩伯公館等則營造了“海派建築博物館”的街區景觀。由於電影《醬園弄》的拍攝,四川北路附近的乍浦路也成了網紅打卡點,復原了以勝利電影院爲核心的富有年代感的上海美學風格,並引入餛飩店、茶樓、旗袍店等店鋪,在滿足影視拍攝需求的同時,爲年輕人創造文旅、休閒消費場景。又比如在衡復地區舉辦的“復興藝術節”,其原本的吉祥物“復興貓”如今已經成爲這一街區新的文化標識,藝術節期間,街區會出現很多白色貓的雕塑,由藝術家進行塗抹創作。

城市不是一次性的成品,需要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不斷賦予其新的內涵。城市本身既是文化創意的客體,也是文化創意的主體,創意和可持續發展是城市文化IP的核心。城市級別IP的打造,意味着構建城市級的創意和可持續發展的文化生態。開放性與創新性,既是上海城市文化與生俱來的鮮明特質,又是自成一體的獨特品味與精神氣質。

事實上,基建基礎不僅爲上海城市文化生態打造了架構良好的“硬實力”,而且也爲城際文旅資源的融合創造了條件。以城市文化IP爲抓手,充分利用交通網絡等基礎設施,從文化體驗的維度來串聯起包括美術館博物館、自然風光、歷史建築、時尚二次元等,是文旅賦能長三角一體化的一種有益探索。試想一下,如果有一天,我們可以選擇各種價格層次的豐富便捷的交通方式,花一個星期從上海一路玩到蘇州,沿途大小站點都可以成爲一個個值得打卡的地方,有四季分明美不勝收的自然景觀,有各具特色能夠深入體驗的生活方式,有類似瀨戶內海“直島”那樣值得探訪的美術館羣,有類似“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那樣精彩的文化藝術活動,有特色鮮明的地方美食,有令人愛不釋手的地域限定款紀念品,相信這不僅能帶動周邊地區的旅遊產業發展,也會成爲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