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歇性斷食不會瘦 規律用餐是關鍵

中醫師陳峙嘉表示,間歇性斷食對於吃飯時間不固定、經常應酬或吃大餐的人,確實有助於體重控制。(陳峙嘉提供)

近年來間歇性斷食蔚爲風潮,作法是集中進食時間,其餘時間則需禁食,許多人希望藉此達到減重效果。但美國心臟協會期刊今年1月發佈一篇觀察性研究,追蹤500多位受試者、長達6年的飲食分量和進食時間,結果顯示,限制一天當中的進食時間,並不會導致體重減輕。

該研究由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進行,共追蹤547人的飲食分量和進食時間,以及他們的健康和體重數據。研究團隊透過特定的應用程式,請受試者記錄每天第一餐到最後一餐的時間、醒來到吃第一餐的時間及最後一餐到睡覺的時間。

經過6年的數據蒐集及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受試者第一餐至最後一餐平均間隔11.5小時、醒來後到第一餐平均間隔1.6小時,從最後一餐到就寢平均間隔4小時,沒有發現進食時間和體重變化之間的關聯。但有專家提醒,該研究缺乏影響健康的社會因素,對於研究結果應持保留態度。

專長瘦身的中醫師陳峙嘉表示,間歇性斷食的做法是限制在一定時間內進食,除了大家熟悉的「168斷食」之外,也有「1410斷食」或「1212斷食」等做法;對於吃飯時間不固定、經常應酬或吃大餐的人,確實有助於體重控制,但對於平時三餐規律的人,減重效果可能不大。

陳峙嘉指出,很多人誤解間歇性斷食的意義,以爲一旦超過時間就不能吃,索性直接少吃一餐,導致熱量攝取不足;反之,也有人爲了滿足口腹之慾,在規定時間內狂吃猛吃,想必熱量爆表,「這樣怎麼可能會瘦?」

他提到,過去農村生活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三餐規律,間歇性斷食正是這個道理,只是套用到現代人身上,變成按時吃飯的規範,因此不需過度神化,最好的做法是根據個人生活型態,養成規律用餐的習慣,並謹記「定時定量」和「營養均衡」兩大觀念,有助於達到體重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