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大陸改革開放40年 手機產業從「模仿到領頭」
大陸迎來改革開放40年,《澎湃新聞》以手機產業來分析,40年間大陸改變了什麼、進步了多少。報導指出,大陸手機產業從被海外攻佔市場,演變至智慧型手機出現後的模仿階段,到現在中國手機產業已漸趨成熟能夠獨當一面,與三星、蘋果等大廠商,在西歐這種高度成熟的市場形成三國鼎立的局勢。
▼Motorola。(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據《澎湃新聞》報導,在改革開放第十個年間,中國第一個TACS蜂巢式網路移動電話系統在廣州投入商用,首批用戶700個;當年Motorola、Nokia、Ericsson等大批國外手機品牌也紛紛進入中國市場。
報導提到,中國人在90年代時手機需求大爲提升,1990年時手機用戶僅有1.8萬戶,到了1995年就暴增到了362.9萬戶。但這時中國通訊行業仍還在「補課」階段,華爲1987年纔剛剛成立,中興也纔剛成立深圳研究所,OPPO甚至都還沒出現。
然而,隨着海外品牌的涌入與強烈攻勢,中國手機也逐漸式微;2005年科健虧損、2007年波導手機也利潤狂泄1865%;截至2008年,中國品牌被擠壓至15%的市場份額,熊貓、科健、迪比特退出市場,TCL、波導、中興、華爲等也都在困境中求生。
▲第一代iPhone。(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賈伯斯2007年發佈了第一代的iPhone手機,但他的執行長卻在半夜打電話給他說,「你的手機根本沒訊號阿」,後面派來的維修人員也完全無能爲力;在很多的消費者看來,第一代的蘋果手機並不完美,應用軟體也很少,只有Google地圖等爲數不多的幾樣東西。即便如此,它仍開啓了智能手機的嶄新時代。
幾乎同一時間,「安卓之父」魯賓(Andy Rubin)看完了蘋果的發表會也決定重做自己的手機;第二年聯發科一站式解決方案(Turnkey Solution)發佈,提供了完備的晶片、軟體平臺及設計,手機廠商只需要購買熒幕、攝影鏡頭等簡單零件,大大降低了手機的製造門檻。
這兩項舉措使中國手機制造商,開啓了一個「肆意生長」的野蠻時代。當時只要國外新手機一上市,「華強北」(深圳市電子商街)的廠商拿到系統之後再稍作改動,貼上自己的商標,用很少的資金就可以投入戰場、參與競爭。據《澎湃新聞》報導,2009年中國山寨手機出貨量達到史無前例的1.45億部,這時中國手機產業也被稱爲「組裝工廠」。
然而,「模仿」的情況在2018年真正改變, 上半年華爲P20Pro將手機拍照推入三攝時代,OPPO Findx也打破了全行業對蘋果「瀏海熒幕」的跟進,用升降式的「雙軌潛望結構」實現93.8%的行業最高熒幕佔比,還實施了首個安卓系統3D結構光技術與人臉支付應用;此後榮耀等手機相繼跟進,大陸手機的工業設計創新一發不可收拾,在熒幕佔比上更是全面性地輾壓國外品牌。
大陸手機品牌還追殺到了全球市場,之前國產手機跟外國品牌的較量還主要集中在亞洲、非洲等,如今已經蔓延到了發展更爲成熟的歐美市場。根據數據顯示,2018年3個季度華爲在西歐智能手機的份額達到了19%,和蘋果、三星形成三國鼎立的態勢,OPPO在歐洲也已進入義大利、法國、西班牙及荷蘭等市場,也在高端市場與蘋果、三星正面交鋒。
此時,大陸手機彷彿又來到了一個起點,目標已經不再是先前的生存與發展,而是「領頭」;要實現這個目標,《澎湃新聞》指出了三個要點,一是抓住AI創新趨勢、5G到來的機遇,加強研發;二是加快國際佈局,尤其是歐美市場;三是跟緊萬物互聯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