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指估值與業績對賭 上交所接連問詢上市公司“跨界併購”
《科創板日報》10月30日訊(記者 陳美)A股近期正掀起新一輪“併購潮”,多家上市公司出手跨界併購。但與此同時,交易所監管也正在路上。
近日,百傲化學(603360)跨界增資蘇州芯慧聯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芯慧聯)一事,受到上交所關注。
百傲化學稱,收到上交所下發的《關於大連百傲化學股份有限公司對外投資暨增資事項的監管工作函》(簡稱《監管工作函》)。在《監管工作函》中,上交所針對標的公司“芯慧聯”新增業務營收大幅增長的原因、業績承諾的可實現性、分立過程中的安排等方面提出了疑問。
值得注意的是,近半個月以來,包括百傲化學在內,已有三家跨界併購的公司遭到上交所問詢,另外兩家分別是華立股份、聯創光電,三家公司均涉及高溢價估值,業績對賭等問題。
溢價4倍,百傲化學“買”了非核心資產
財聯社創投通數據顯示,此次被增資的芯慧聯,成立於2019年。被增資前,該公司經歷過多輪融資,2021年5-7月,東證資本與常熟大科園創投參與其千萬級A輪融資,當時該輪融資聚焦於晶圓鍵合機的研製,公司投後估值爲4.1億元。
2022年,浦科投資等出手芯慧聯股權融資,投後估值爲12億元,較前一輪估值上漲上156.1%。之所以有如此幅度的增長,百傲化學稱,彼時,芯慧聯多項產品技術水平已達成熟狀態,預期可實現商業化,且規模有明顯增加。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此次百傲化學增資芯慧聯,涉及的只是芯慧聯的部分資產,即不含“晶圓鍵合機的研製”業務。
在公告中,百傲化學稱,增資後將直接持有芯慧聯46.6667%的股權,該股權對應價值爲8.29億元,增值率達到391.25%,即溢價4倍。
同時,原芯慧聯進行派生分立,46.6667%股權被百傲化學增資,另一部分業務“晶圓鍵合設備相關業務及資產”,被劃轉至新公司芯慧聯新(蘇州)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芯慧聯新”)名下。
常熟國家高新區公佈的資料顯示,在A輪融資中,含“晶圓鍵合機研製”的芯慧聯匯聚了泛半導體領域資深人士組成專業化團隊,主要研發、生產靜電卡盤(簡稱E-CHUCK、ESC)。ESC是半導體幹法刻蝕、PVD、CVD等製造設備最爲關鍵的專業夾具,不僅對產品合格率起決定作用,還能增加5%硅片有效面積,達到更高產出比,是“會卡脖子”的核心技術。
換句話說,百傲化學增資的芯慧聯,並非是芯慧聯的核心資產。由此,百傲化學遭到上交所的詢問,包括被增資標的在手訂單和意向性訂單,估值、以及業務協同性等問詢。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芯慧聯46.6667%股權對應投前估值爲8億元,而百傲化學以7億元的價格實現了入股。
2024年三季報顯示,百傲化學營收近9億元,歸母淨利潤爲4.135億元。這意味着百傲化學要完成這筆增資,需要拿出今年前三季度的淨利潤和其他資金來源,共同完成該筆交易。
估值、業績對賭,成引導監管重點
這不是上交所第一次對對外投資、增資、併購、收購等事宜,發出監管問詢。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近期華立股份(603038)、聯創光電(600363)也因股權收購事件,遭到上交所問詢,且被問詢內容均與高溢價收購、業績對賭有關。
其中,聯創光電擬收購控股股東江西省電子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聯創超導”8%股權,因收購溢價超22倍且爲關聯資產,被上交所問詢。財聯社創投通顯示,聯創超導爲一家高溫超導技術領域的公司。
華立股份亦因收購資產價格受到問詢,其被收購標的較歸母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增值達188.83%。同時,在監管問詢回覆中,華立股份稱,該收購資產已形成2.03億元商譽,佔淨資產比重的14.85%。《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華立股份收購的“尚源智能”,涉及人工智能的開發,而華立股份主要業務爲家居材料、產業互聯網等。
此外,百傲化學(603360)、華立股份(603038)、聯創光電(600363)在進行收購、增資時,均設置了業績對賭。
例如,聯創光電在對聯創超導的收購中,與被收購方簽訂了《盈利補償協議》。聯創超導承諾,2024年-2026年實現歸母淨利潤累計不低於6億元。
華立股份擬收購資產也承諾,2024年-2026年扣非歸母淨利潤分別不低於3800萬元、5300萬元和6500萬元。
上述芯慧聯則承諾2024年-2026年度合計淨利潤不低於5億元。
對此,創道硬科技創始人步日欣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科技領域的併購,估值溢價並不具有太高參考性,因爲該估值溢價是相較於淨資產而言。
在步日欣看來,大多數科技項目都是輕資產運營,其淨資產並不能代表公司真正的價值。具體來說,被收購的半導體設備公司,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都不能算是重資產項目。同時,業績承諾對於上市公司併購而言,雖然在當前是一個默認的常規操作,但不應該成爲常態。
“但協同性的發揮並不是短期立竿見影的效果,而業績承諾又是一件短期事件。本質上與併購初衷有一定的違背,且有可能因爲業績承諾原因,導致被併購標的爲了短期利益,而影響長期戰略。”
在上市公司併購上,步日欣表示,隨着併購案例的增長,監管層應該加強引導。“只有讓併購迴歸真實邏輯,朝着更加理性和市場化的方向發展,才能實現交易雙方與市場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