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飛宇/蔡英文,真的逃避嗎?

文/江飛宇文化大學歷史系學生

今年兩岸之間最大的事,兩岸隔海分治70多年來,第一次兩岸領導人在第三國會面。在這場會面後,兩岸先後召開記者會,先是中共代表張志軍的記者會,張志軍只點名三個媒體記者,分別是新華社中評社旺報。與之後馬英九總統點了十幾家,各國、各立場的媒體,面對各種問題,都能一一仔細的回答如流,某種意義上,的確相當反應臺灣大陸政治氣氛上的差異。

所以包括許多的大陸青年,讚許馬英九總統「來者不拒,有問必答」的氣度,譏笑中共代表,只敢點名親近自己的媒體做提問。

但是,在臺灣的政壇,也並不是人人都有馬英九總統的氣度,有些政治人物,就只能接受特定媒體和特定團體的訪問。同樣的,也只能在特定建造的羣衆當中,去表演「傾聽民意」,例如蔡英文。蔡英文在青年座談缺席,派了副總統參選人陳建仁去代打,許多人笑稱「難道是陳建仁要來選總統嗎」,也有人批評她,「寧可拜票也不願與青年座談」,蔡英文自己的迴應是「她與青年互動的場合夠多了」,乍聽之下似乎沒錯,蔡英文在青年選民中的支持率的確最高,但是這就產生了矛盾,既然青年支持羣是她的強項,爲什麼她不自己出席呢?

一切都要從2010年的ECFA辯論會說起。在這場辯論之前,蔡英文很對政策議題總是躍躍欲試,在當年,她與民進黨長期抨擊ECFA政策的種種不是,並向馬英九總統下了辯論挑戰,結果馬總統同意了,於是在2010年4月25日,展開了這場「雙英辯論」。原先大家以爲身爲主動挑戰者的蔡英文,會有很強的說理能力,可以戳破馬總統推動ECFA政策時看不到的盲點。沒想到,蔡英文不僅沒有說服大衆,反而暴露自身沒有具體對策,與毫無說理能力的弱點,因此,蔡英文的公衆形象上,「空心蔡」從此定型。

由於民進黨也看出黨主席蔡英文的隨機應對能力不足,所以長期以來,蔡英文的各種後援會,以及支持團體,走的不是「行銷蔡英文政策」的傳統路線,而是「建立有着蔡英文光環輿論環境」。只要經過新媒體的放送,病毒式行銷,以及情感的放大與包裝,在長期耕耘之下,很成功的,在許多年輕人心目中,蔡英文被塑造成偶像明星,但是一般的偶像明星還需要表演、歌藝等等的能力,蔡英文卻是什麼都不必,就直接成爲許多年輕人的精神領袖。在蔡英文出面的青年場合,蔡英文幾乎只需要出面揮手微笑,有時連話都不必說,就可以搏得許多年輕人的感動熱淚,至於具體政策,完全不是蔡英文的重點。

雖然蔡英文一直對外宣稱「傾聽民意」,但是,實際上她沒有傾聽民意的勇氣,而是隻活在自己的舒適圈,一但離開了,表現就會很差。比如今年6月,蔡英文訪美,記者追問兩岸關係議題的細節時,她三度避而不答,僅以「我的演講已經預期到了這個問題」、「我的演講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如果不介意的話請仔細看我的演講稿」、「我的答案都在演講裡」,這些根本不是回答的手段來搪塞。事實上,正因爲她在先前的公開演講並沒有具體的兩岸關係說法,所以記者纔會在訪問中詢問,結果蔡英文還沒有給任何答案,這就是「一貫的空心」。

她所出的新書英派》中,也有同樣的現象,書中七成談的是她的感性訴求,她感覺臺灣的美麗、支持者熱心等,卻完全沒有提到任何具體的政策遠景和臺灣未來藍圖,即使稍微提到政策面,也是極爲矛盾。在「臺灣是否該加入TPP」內容中,她居然破天荒的認爲「臺灣更應該加入RCEP」,但是,衆所皆知,RCEP是由中國大陸所主導,而她所帶領的民進黨一向是逢中必反,這實在是太矛盾了!我實在懷疑,根本是幕僚羣所代筆,否則無法解釋。因此,之所以蔡英文缺席了青年座談,倒不是因爲她不願意與青年溝通,而是她不願意與其他位候選人同場比較,要是其他位候選人質疑她的政策意見,她沒有任何招架能力,就增加了她失分的風險,這是她現在極力要避免的。

這也就能說明爲何蔡英文對於大選辯論一直推託拉,最近提出的條件竟然是「在三立舉辦」。衆所周知,三立的政治立場之於民主進步黨,就像新華社之於中國共產黨。相對於張志軍的記者會,點名三加媒體,蔡英文只選擇三立,甚至排除了自由時報與民視,連起碼的「多元媒體」的形式都做不到。從此觀之,蔡英文與習慣活在一言堂環境的中國共產黨,實在是差不多。

未來,這位「蔡總統」有多少與反對黨溝通對話的能力?有多少政策說明的能力?己經可想而知!也許,我們即將見證又一位任內下令關閉媒體的總統。

●作者江飛宇,文化大學歷史系學生。此文爲讀者投稿。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