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推「本土語文直播共學」 跨足22縣市逾1萬名學生參與

雲林縣宜梧國中閩南語文上課實況。(教育部提供/林志成臺北傳真)

爲確保國中小本土語文教學品質,教育部辦理「本土語文(閩南語文、閩東語文、客語文)直播共學試辦推動計劃」,111學年除辦理閩南語文、閩東語文、客語文外,更加入原住民族語文擴大辦理,跨足全臺22縣市、近900所學校、超過1萬名學生參與。

配合《國家語言發展法》上路,111學年起,本土語文全面納入國小、國中7、8年級及高中部定課程。對此,教育部國教署自110學年起委請臺北市立大學辦理「本土語文(閩南語文、閩東語文、客語文)直播共學試辦推動計劃」,透過「遠距直播共學」模式,鏈接偏遠地區學生的本土語文教學。

教育部國教署說明,110學年度試辦期間,共計41所學校參與試辦;111學年則有全臺22縣市、近900所學校、超過1萬名學生參與,並有228位優秀教師加入計劃,每月進行定期線上共備會議,持續精進教師專業知能,打造本土語文無地域差異的學習環境。

在直播共學計劃執行時,參與學校教師表示,直播共學是教學新體驗,設備齊全讓教學可不受地域空間限制,在內容上也可以加入多樣化的素材,讓課程更具彈性且豐富。

此外,參與計劃的客語文老師分享,授課時,發現少數學生因興趣選習客語文課程;在課堂中,除了語言學習,認識生活中的客家文化也成爲學生們的學習題材,他們會自發在生活中搜集及發現客家元素,並透過直播共學課程即時互動討論,激發多元文化思考,課堂學習效果比預期中來得更好。

教育部國教署表示,將持續彙集優秀教師的專業能量,協助更多有本土語文直播共學需求學校組成共學聯盟,確保學生學習母語的權益,讓學生在未來使用語言溝通的範圍更寬廣,認知多元語文文化及自我身分認同,並獲取就業所需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