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推動跨領域美感教育 385所中小學與大學合作

澎湖縣立澎南國中學生運用數學中的尺規作圖、垂線原理製作巨型沙畫。(教育部提供/林志成臺北傳真)

教育部自2019年起委請臺師大辦理「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劃」,並遴選種子學校、串連地方師資培育大學提供在地化的資源與輔導,以建構及推廣中小學跨領域美感教育課程教學與學習體驗。目前全臺已有385所國高中、小學與師培合作大學投入跨領域美感教育。

「跨領域美感教育」透過不同領域老師的合作,開展學生多元的學習與美感經驗。有高中生關注在地焚化爐重啓議題,運用多媒體資訊科技改編、創作樂曲來表達對故鄉自然景物與臺東人生活軌跡的深度關懷;有國中學生透過色彩採集、記錄,以社區代表色彩製作手工皁串起社區居民對城市的共鳴等。

國立花蓮高工推出一系列桌遊跨領域美感課程,將冰冷生硬的知識結合藝術化爲有趣的遊戲,並引導學生透過桌遊設計與製作中學習藝術。

花蓮高工教師團隊並與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教授羅美蘭教授進行課程的創發與共備,透過大學端的專業建議,不斷地精進課程;更與國立東華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合作,協助培育未來教師,串接師培階段與教育現場,使跨領域美感教育能深耕於師資培育階段。

另澎湖縣立澎南國中長期以來,以「在地文化」融入美感教育課程,並以「社區」爲主軸,藉由社區故事的傳承推廣社區文化,也使學生建立起地方認同感;同時協助生活在這塊土地的學生,透過文字、符號、構圖、色彩及媒材來記錄自己社區的藝術地圖。

澎南國中跨領域美感課程由視覺藝術老師王姿翔,深耕美感教育多年,從2014年起規畫一系列以藝術爲核心的美感課程,與其他學科進行多元層次的融整,發揚澎湖在地文化特色,其中《澎南沙畫漁村情—沙景藝術創作》,推沙作畫學幾何,讓學生以幾何原理勾勒澎湖的在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