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時評:當教師也很想“退羣” 怎麼看?

坊間的一些父母爲了孩子學校家長羣而煩惱,“家長退羣”一時成熱門話題。如今在網上讀到了有教師也很想“退羣”的感慨,他們也有委屈,也有苦惱。

老師上了一天班回家,晚上還要聽學生背書,糾正發音,回家還是在上班。做完測試了,有些學生很糟糕的話,你要讓家長了解他情況,以前是打電話,現在是拍照發微信。有時候經常邊改試卷邊拍照還要截圖什麼的,加大了工作量”。

“有些家長是不管時間的,孩子在家不聽話了,就想問在學校的表現,半夜12點半給我打電話”。

“老師比任何家長都想退羣”。

教師在家長羣裡的煩惱、尷尬,究竟有多少?不得而知。但是,只要守住法律道德底線原則,我們應當讓教師對家長羣的意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甚或也是“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問題在於,教師也很想“退羣”,怎麼看?我的看法是:教師與家長都要“自重自律,互相尊重”。

現實中,在教師與家長,學校與學生之關係上,一旦發生什麼事兒,與論往往多對老師和校方嚴一些。這不是沒有道理的。“人類靈魂工程師”“國家未來的園丁”。古今中外,人們對教師這一份職業是崇拜敬仰,同時切切期望。當教師有什麼“不妥之處”,家長“從嚴”論之,甚至有些“放大”看之,似乎也在情理之中。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自重自律。這是理所當然的。

但是,我們又是怎樣做家長的呢?教師也很想“退羣”,原因複雜,但也不能不說是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一些家長的“不地道”。事實上,像網上流行語中的“自己不要讀書,卻要求孩子讀書好”,這樣的父母也是存在的,他或她又會在“家長羣”裡怎樣處事?一些家長言行是否也自重自律了呢?

有時候,我們的家長習慣於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操心孩子的事,如孩子的學習成績、孩子的表現,卻容易忽視那些常年隱於教室藏身背後的老師的辛苦。也有時候,家長們給予了教師們各種期待,提出了不少要求,卻唯獨忘記了教師只是他們身份的一種,他們也是家長、兒女,也會操心幼教

建立良好的教師與家長關係,是學生(孩子)的福音。彼此的自重自律,互相尊重,則是這種“福音”的基石中國傳統文化本就有尊師重教價值取向。我們需要在家長的高期望、社會的高關注、學校的高要求之間找到平衡,從而紓解教師的困惑、煩惱甚至迷茫。

當一個問題出現後,防止“一種傾向掩蓋另一種傾向”,避免對問題的判斷產生片面性。這是很重要的思維方式。“家長要退羣”也好,“教師想退羣”也罷,我們都要防止簡單化、片面性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