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農村缺工 「龍眼脫粒機」省人力又快速

近年中興大學團隊獲得農糧署補助成功研發出省工、省時的脫粒機。(張毓翎攝)

農糧署、研發團隊今天在臺南東山仙湖休閒農場舉辦示範觀摩會,吸引不少農友參加。(張毓翎攝)

現今龍眼的脫粒完全以人工爲主,費時且耗力,近年中興大學團隊獲得農糧署補助成功研發出省工、省時的脫粒機,效率是人工的2.5倍,預計今年將技術移轉給相關業者加以推廣,22日在臺南東山舉辦示範觀摩會,吸引不少農友參加。

龍眼多以人工切斷成串的果實在市面販售,由於成串的果實,不利運輸、儲藏、加工及外銷,且消費後殘留的枝梗葉廢棄物,也會造成環境負荷;有鑑於此,農糧署補助中興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副教授王豐政進行研究計劃,媒合機械廠商成功研發脫粒機,可運用在龍眼及荔枝2種成串的水果。

農糧署、研發團隊今天在臺南東山仙湖休閒農場舉辦示範觀摩會,由王豐政等人介紹該機的功能,並現場操作示範,只見一串數十顆的龍眼送進脫粒機後,果粒與枝條迅速分離,前、後不用一分鐘時間,令在場農友對於機器的高效率嘖嘖稱奇。

王豐政說,這臺脫粒機省工又省時,以利運銷、儲藏及加工,且就地脫粒的方式,可以讓龍眼的枝梗廢棄物留置果園供做堆肥再利用。

研發團隊人員洪福良表示,以龍眼爲例,一個人一小時可以處理60公斤,而這臺脫粒機一小時就能處理150公斤,雖然損傷率約5%,不過效率是人力的2.5倍;臺南東山是臺灣龍眼的主要產區,希望透過這次觀摩活動,推廣給當地農友、農民團體。

當地果農胡新發說,農村人口老化,工人愈來愈難請,現在採收龍眼,1天工資1500元,還要準備早餐、午餐、點心,未來若能用機械代替,當然是好事,或許能由農會、集貨場或產銷班負責購置,以租賃方式提供給有需要的農民作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