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博會最後衝刺,“全勤生”和新朋友都在緊盯中國機遇

第七屆進博會倒計時10天臨近。

10月22日,5輛滿載着進博展品的運輸車穿過“水門”,緩緩駛入上海的國家會展中心。這是進博會首批展品進館,也標誌着籌備工作進入了最後的衝刺階段。

在23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商務部部長助理唐文弘表示,目前,進博會各項籌備工作已基本就緒。整體展覽展示面積將超過42萬平方米,將有15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加國家展和企業展,虹橋論壇將舉辦主論壇和19場分論壇。

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今年的進博會將首次設立新材料專區,升級打造創新孵化專區,同時持續打造全球新品首發地、前沿技術首選地、創新服務首推地,展示400多項代表性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組織39個政府交易團和4個行業交易團、共計780個分團到會採購,創下歷屆最多。

七屆“全勤生”和新面孔

據唐文弘介紹,本屆進博會企業展繼續保持36萬多平方米的超大規模,共有129個國家和地區的3496家展商參加,國別(地區)數和企業數都超過了上屆,參展的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達297家,創歷史新高,186家企業和機構成爲七屆“全勤生”。

一屆不落的美國醫療器械公司美敦力將在今年繼續帶着7款“首展”和近20款明星產品代表在現場亮相。美敦力全球高級副總裁及大中華區總裁顧宇韶23日表示,美敦力是進博會的長期參與者、見證者及成果獲益者。得益於進博平臺,他們加速引入並落地了衆多全球領先的創新醫療科技和解決方案,也期待通過今年的進博會進一步擴大中國醫療生態“朋友圈”。

作爲數字化和綠色低碳“雙轉型”的踐行者,施耐德電氣同樣是七次赴約的“全勤生”。施耐德電氣執行副總裁、中國及東亞區總裁尹正提出,今年的進博會將再次展現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信心,以及打造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心,更爲全球企業深耕中國市場、合作共贏創造機遇,是其不可或缺的“中國之約”。他們持續看好中國市場的發展前景,尤其相信中國持續加大創新投入並加速產業鏈整體轉型升級,將爲各行各業創造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年年參展的全球性高科技企業霍尼韋爾將在此次進博會上聚焦自動化、未來航空和能源轉型三大發展趨勢,全方位展示公司在相關領域的科技成果和應用實踐,其中包括多款中國首秀產品。作爲進博會上的“回頭客”,武田製藥也將以600平方米的展臺再赴進博之約,並展示同類首創罕見病基因療法的全球首秀。

除了七屆“全勤生”和老面孔,進博會還在持續吸引首次參展的新朋友,朋友圈不斷擴大。

“我們深知進博會的重要性,也一直密切關注其發展動態。”立邦中國首席執行官鍾中林告訴第一財經,在過去幾屆他們是以企業參觀者的身份出現在進博會上,也曾與合作伙伴在現場進行簽約。見證着進博會強大的溢出效應,他們今年首次以展商的身份亮相,將攜兩款全球首發、一款中國首秀展品,圍繞智慧道路建設、城市空氣淨化、汽車產業減碳等重點領域分享創新科技成果,踐行立邦“在中國,爲中國”的長期承諾。

全球EDA工業軟件行業領導新思科技有着“芯片皇冠上的明珠”之稱,也是今年首次參展的新面孔。這家提供從芯片到系統設計解決方案的科技企業將在今年的進博會上展示全球首個人工智能驅動型芯片全面解決方案,以及電子數字孿生技術和業內首個面向青少年的芯片教育體系,從而爲未來人工智能產業培養人才。

另外,加拿大運動生活方式品牌露露樂蒙(lululemon)和日本NTT Sonority公司等也將首次以展商身份亮相,展出最新的產品。

除了大型跨國企業和行業巨頭,官方數據顯示,本屆進博會近70家境外組展機構將組織近1500家中小企業參展,參展面積超過4.7萬平方米。中小企業參展面積較上屆有所增加,其中來自30個最不發達國家的約100家參展企業將繼續享受免費攤位政策。首次舉辦的重要採購商選品會將助力中小企業參展商更快地找到合作伙伴和買家,落地中國市場。

溢出效應和中國機遇

不斷釋放和擴大的溢出效應,是這些紮根中國數十年或計劃加碼在華投資的跨國企業涌入進博會的動因。

“進博會強大的溢出效應堅定了我們參展的信心與決心。”鍾中林說,作爲世界上首個以進口爲主題的國家級博覽會,進博會已經成爲推動全球貿易合作的重要橋樑。六年來進博會持續成功舉辦,不僅爲外資企業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臺,更彰顯了中國堅定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決心。

目前,美敦力已有近20款進博明星產品從展品變商品,同時也在持續升級本土價值鏈。美敦力中國研發中心負責人姬玲稱,美敦力中國研發中心於2012年成立,至今已累計研發出65款產品,其中50餘款成功上市,23款實現了全球銷售。其中,一款於2022年啓動的本土化產品,僅一年時間就完成了產品開發檢測並提交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批,有望在今年年底上市。

就在10月18日,美敦力康迪與常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簽署投資合作協議,共同打造一個集高端外科產品及設備生產製造與創新研發孵化於一體的智造基地和創新中心。康迪將引入美敦力外科事業部的先進產品和新技術,強化大外科手術一體化解決方案的本土化戰略,打造長三角醫療科技創新高地。

面對全球價值鏈重塑的挑戰,武田醫藥也藉着進博會的“東風”在中國開啓了加速模式。在2020年和2022年的進博會上,這家全球生物製藥企業分別官宣了五年發展計劃及再升級的十年發展計劃。也正是在這段時間,武田在中國成功獲批並上市超過15款創新產品,成爲了近年來獲批上市新產品最多的跨國藥企之一。距離上屆進博會不到一年,武田又在中國連續獲批了6個創新產品/適應證,成爲“展品變商品”的生動樣本。

進博會是世界觀察中國經濟的窗口,也是中國價值鏈在全球變遷的縮影。對於跨國企業而言,經濟下行挑戰的大背景下,中國龐大的市場規模和豐富的應用場景,以及成熟完善且不乏創新力的供應鏈仍然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在10月22日舉行的第三屆霍尼韋爾綠色發展峰會上,經濟學人智庫企業組織上海總監謝維思提出,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難以取代。根據世界銀行等提供的數據,雖然近年來有所調整,但中國製造業增加值佔全球的比重仍在30%左右,大幅領先於美國、歐洲、東盟和印度等國家和地區。另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等的數據,中國企業的研發投入在過去近20年裡持續攀升,已比肩歐盟,僅次於美國。

霍尼韋爾能源與可持續技術集團中國副總裁兼總經理孫建能在上述峰會上告訴第一財經,儘管經濟環境充滿不確定性,但企業對於通過可持續技術降本增效、提升競爭力以及滿足消費者對環保性能的高要求的需求越發強烈。政府持續加大對清潔能源和環保技術的支持,特別是“雙碳”目標的提出,爲可持續技術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過去一年,霍尼韋爾在全球經濟滯脹、原材料成本上漲等挑戰中穩健前行,這一定程度上受益於中國市場規模、韌性和創新活力所提供的堅實依託。接下來,霍尼韋爾將在中國市場進一步加深佈局,特別是在可持續航空燃料、氫能技術、碳捕集與封存等創新技術領域,致力於推動這些前沿技術的發展,並與本地合作伙伴緊密合作,共同打造更加可持續的未來。

目前,施耐德電氣已在中國設立了五大研發中心,研發投入每年增長15%以上,並擁有30家工廠和物流中心,包括19家世界級“零碳工廠”,15家國家級“綠色工廠”,2家“端到端燈塔工廠”。其中的施耐德電氣上海普陀工廠(上海施耐德工業控制有限公司),就是最近剛剛入選的“燈塔工廠”之一。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全球供應鏈中國區負責人張開鵬表示,希望通過“燈塔工廠”的示範帶動作用,提升中國供應鏈的整體水平,帶動上下游尤其是在中國的1600多家供應商實現數字化和低碳化的雙轉型。從今年起的未來三年裡,施耐德電氣將開啓全球供應鏈影響力計劃,從多個維度持續投入,從而爲中國供應鏈轉型升級提供支持。

從“在中國、爲中國”到“在中國、爲全球”,對跨國企業而言,隨着中國開放的大門越來越大,中國的機遇正在加速輻射全球。

鍾中林表示,立邦將繼續加碼對中國的投資,“堅信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今年,立邦在上海浦東啓動了亞太研發創新中心的建設,這是立邦在中國乃至亞太地區創新能力的重要支撐。位於天津的汽車塗料產業園也將於明年投產。與此同時,他們將繼續賦能中國企業高質量“走出去”,共享全球機遇,“僅2024年,我們已經助力中信戴卡深入佈局墨西哥,長安汽車佈局泰國市場,吉利汽車供應馬來西亞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