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鏟子、貫通石 助孕神器超搶手
據傳有助孕效果每年送出上千把的嘉義市城隍廟金鏟子。(嘉義市政府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據傳有助孕效果的貫通石。(呂妍庭攝)
臺灣少子化愈來愈嚴重,衆多夫妻由於種種因素不想養兒育女,或只生一胎就覺負擔沉重,但縱使生育率低迷,坊間具「求子」含意的動工鏟子或山洞開通的貫通石等助生利器特別搶手,像嘉義城隍廟金鏟子一年要送出上千把,嘉義縣朴子市配天宮紅、白花求子靈驗,每年吸引數千信衆來求花,人數還一年比一年多,讓廟方說很難感受時下不想生養的風氣。
動工、動土用的鏟子是坊間最常見助孕神器,金鏟子諧音「緊生囝」,相傳民衆把金鏟子帶回家擺在房間或牀底下,有助順利懷孕,嘉義市城隍廟10年前開始製作助生鏟子供民衆擲筊、添油香求取,從此聲名大噪,成知名求子廟。
城隍廟年年贊助嘉市集團結婚新人神明加持過的金鏟,不少新婚夫妻視爲珍寶。城隍廟總幹事葛永樂說,盛傳鏟子擺正面主求男,背面主求女,雖不知效果,但註生娘娘靈驗,從年頭到年尾求子還願者多,殿前經常麻油雞、油飯飄香,還有結婚6年不孕最後求子成功,以布袋戲謝神。
配天宮紅白花名氣響,想生兒子求白花,想生女兒求紅花,配天宮總幹事丁廣穎說,求花信衆一年比一年多,今年因疫情影響取消寶貝回孃家活動,否則往年初三團拜時,媽祖婆護佑生下的孩童多達上千人,總是把廟埕擠得水泄不通。
丁廣穎透露,白紅花比例從最早8比2,到幾年前7比3,近一、兩年已拉近到6比4,顯見傳宗接代的守舊觀念漸改變,兒子、女兒一樣好。
嘉縣水上鄉承天宮元月初九求子習俗特殊,每年「天公生」這天,廟方會在蘿蔔上插12根「鹹酸甜」供民衆祈求,需擲出3聖筊才能取一串,5年前曾有3對夫妻來求子,當年3對都傳佳音,共生了4男1女5個寶寶。
除祈求神明保佑,難得一見的貫通石盛傳也能助孕。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副處長周恆凱說,貫通石就是隧道從兩端打通、貫穿部位的石塊,一般施工單位除收藏當紀念或宣導品,早年還會撿拾、收集一些貫通石供「內行人」索取,據聞能帶來「好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