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磁磚反傾銷案 4月9日公告
進口磁磚反傾銷案,財政部預計4月9日公告,陶瓷公會依據經濟部貿調會初步調查報告、過往臺灣被控傾銷時的「國外慣例」,以及我國反傾銷的立法意旨,呼籲政府應課徵臨時反傾銷稅。
2020年10月陶瓷公會會員廠商包括冠軍、三洋,以及昌達等三家公司,申請對印度、越南、馬來西亞、印尼等四國進行反傾銷調查,2020年12月經濟部易調查委員會提出的初步調查報告,認定確實有傾銷事實,且已經對本土產業造成實質影響。
但貿調會報告也指出,調查期間因疫情減緩了國內產業生產陶瓷面磚受涉案進口影響之壓力,因此認爲,「沒有急迫」到需要對涉案國貨物臨時課徵反傾銷稅。
貿調會一方面認定被控的四國有傾銷事實,且已經對本土產業造成實質影響,卻又認爲沒有急迫性,不僅國內磁磚業者感到詫異,工總以其常年協助業者因應國外反傾銷控訴的經驗,也感到意外。
工總基本上不會就個案表示意見,然而就通案而言,工總指出,參採立法意旨及國外慣例,只要是有二階段認定程序的反傾銷調查,通常在有傾銷事實與實質損害的前提下,就一定會臨時課徵反傾銷稅。
工總指出,以往臺灣被控傾銷時,只要初裁認定有傾銷與損害,幾乎都會被課徵臨時反傾銷稅,很少有例外情況,顯見這樣的做法已經形成慣例且行之有年,目的是爲防止產業在調查期間繼續遭受損害。
陶瓷公會據此指出,四國進口陶瓷面磚佔進口量比例已達到76.67%,市佔率逾兩成,完全符合傾銷定義,在此同時,臺灣的陶瓷業也從高峰時的300家,如今只剩22家,2021年的停窯率爲34.8%,如此境況,還不到「急迫性」?
陶瓷公會進一步指出,貿調會稱「疫情」減緩了國內業者面對進口貨品的壓力,卻忽略了「疫情」讓全球各國認知到,必須保有相對關鍵基礎產業的自主性,相對於晶片之於汽車業,陶瓷面磚是營建業不可或缺的配件,任何建設與建案都必須使用的產品,可說是重要的基礎民生必須產品之一。
陶瓷公會強調,反傾銷的目的,是避免國內產業受國外不正當競爭,「失去的市佔率,要再重新挽回,不是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