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大橋首傳死亡車禍引關注 縣府研議汽機車分流民衆炸鍋

金門大橋於本月3日不幸發生首起死亡車禍引起各界關注,汽機車同道問題也引發民衆熱議。(於家麒攝)

金門大橋於本月3日清晨不幸發生首起死亡車禍,有網友直接在臉書發起投票蒐集改善避免類似車禍再度發生的意見。(圖/翻攝自臉書「靠北金門」)

金門大橋於本月3日不幸發生首起死亡車禍引起各界關注,汽機車同道問題也引發民衆熱議,還有網友直接在臉書發起投票蒐集改善避免類似車禍再度發生的意見,地區多位議員也邀集縣府相關單位研議未來改善的方案。據瞭解,縣府基於安全考量,目前傾向將行人專用道改爲機車道,讓汽機車分流;不過消息一出卻讓民衆「炸鍋」,大罵無照開車撞死人卻去檢討機車,質疑提案者根本搞不清楚狀況。

金門大橋在去年10月30日通車後到今年11月底已發生7件大、小車禍,3日清晨更不幸發生首起死亡車禍令人遺憾。爲此,金門縣議會第三審查委員會召集人洪成發、副召集人王國代,委員唐麗輝與許大鴻,日前邀集副縣長李文良、觀光處長李銘培、工務處長黃儒新、警察局長盧廷彰等相關人員與會,研議改善金門大橋汽機車分流的問題。

洪成發表示,金門大橋的汽機車混合車道有很多爭議,且非常的危險;車禍發生後,他在第一時間就跟縣長陳福海反映機車改走人行道等方式,希望爾後不要再發生類似憾事。他也指出,大橋人行步道散步的人不多,在白天車多的情況,行人或許可限制不要上橋,或是管制行人上橋的時段。

唐麗輝則指出,當初就反映大橋爲何沒有規畫機車道的問題,纔會發生汽機車混合道的行駛安全問題。她也建議,大橋有車速上限限制,是否也應有車速下限限制,以維橋上通行的順暢及安全。

對此,工務處長黃儒新說明,大橋當初設計可能考量到汽機車和行人的使用性,纔會有人行與自行車道、汽機車混合車道,中間以實體緣石做分隔;去年通車後,的確也接到很多鄉親反映改善的問題與意見。

觀光處長李銘培指出,大橋自行車往小金,每天平均約13臺、反向約11臺;往小金行人,每天約28人、回大金約25人;至於機車部份,最高的一個月份近2萬臺,其餘平均約400、500臺。對此,他認爲快慢車可直接分流,以及限制慢車道時速速度,但民衆還是可以上橋走人行道;也可研議限定時間或特定活動纔開放行人上橋。

議員與官員的意見經傳出立刻引發網友「炸鍋」!有人質疑,無照開車撞死人結果卻去檢討機車,發文的人是酒喝多了,還是沒搞清楚這起交通事故?也有網友表示,就算汽機車分開,不看路的還是會追撞前面的車輛,就好比「無緣無故被揍一頓是活該,誰叫你要出現在神經病前面」,跟開車或騎車根本無關。

也有網友直接在臉書社團針對金門大橋的改善方案進行投票,目前有47%的人認爲應維持現狀,加強取締違規超車及未保持安全車距;18%的網友贊成禁止行人上橋,將原人行自行車道改爲慢車道;17%期盼儘快推動下層人行自行車道建設,使上層汽車能有雙向四車道。各方意見不一,也考驗着縣府的決策與應變能力。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