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羣益證辦機器人講座 挖掘產業鏈投資契機
針對近期最火熱的「人形機器人」話題,羣益投顧資深產業研究員陳長榮在講座中表示,人形機器人是AI在實體世界中的最佳應用,亦爲機器人產業發展由工廠等「專用」場景邁向「通用」場景的重要里程碑。
由於製造業部份場景固定、工作程序單純,預估在汽車、3C產品等智慧製造領域,將是人形機器人首波大量應用場域。據研調機構IEK報告,2030年製造業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237億美元,且至2035年將再增長4倍至1071億元,長線發展空間巨大。
陳長榮點出,臺灣的機器人供應鏈相關完整,舉凡軸承、齒輪、線性滑軌、滾珠螺桿、工控系統、減速機、驅動器、機器視覺和感測器等都有相關供應鏈廠商,讓臺灣在人型或多功能機器人領域中能舉足輕重,機器人發展將是臺灣企業的絕佳機會。
中信美國創新科技ETF經理人王建武也看好多功能機器人將應用在各行各業,除了解決產業缺工問題,更不排除成爲人類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投資人可透過佈局美股科技龍頭,掌握相關投資契機。
王建武認爲,目前市場環境與1995年網路革命高度相似,當時聯準會也透過預防性降息,成功引導經濟軟着陸,隨後美股展開長達數年、累計漲幅逾500%的多頭走勢。
而回顧歷史,創新科技如網際網路、搜尋引擎、智慧型手機,以至於近年的AI應用,每當這些新科技問世後的十年期間,美國科技股與其他主要股市漲幅都會拉開不小差距。因此,本波AI浪潮自2022年起飛以來,美國科技股的強勁漲勢只在初升段,長線表現可期。
王建武強調,研發投入與股價表現呈正相關,以輝達、博通、Palo Alto爲例,近5年來,不論是股價或研發費用的成長幅度均顯著飆升,顯示研發費用比重高,是投資人在選股時的重點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