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僅2成 保險投資公建 財部提四解方

壽險業投資公共建設金額

爲解決保險業投資公建成效不彰的問題,財政部長莊翠雲17日提出四大因應方案,包括優化投資參與公共建設環境、解決保險業公共建設案源不足問題、加速排除促參執行與法規障礙,以及增加公建相關金融產品、強化推廣政府永續債;金管會主委彭金隆也表示,現正是保險業投資好時機,壽險投入公建要有充足案源、投資誘因與法規配合,壽險業越多國內投資,可降低資產負債不匹配的風險。

據瞭解,壽險公會與壽險業者對此提出三條件,一是投報率,至少要在3%~4%;二是自償性,要有穩定現金流;三是兼顧流動性。金管會透露,2025年五大信賴產業將納入壽險專案運用投資範圍,風險直接或間接投資未公發的五大信賴產業公司,適用較低風險係數。

針對優化公建環境,財政部次長謝鈴媛說明,「促參2.0」新增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有償 PPP)模式,其中污水下水道及水利設施、環境污染防治、交通建設等三類已完成政策評估,有助降低民間投資風險;近期財政部也完成衛生福利及醫療設施(長照)、社會及勞工福利設施(社宅)的政策評估,預期明年可正式納入。

財政部統計,2013年至2023年民間參與公建案件1,262件、投資金額合計1兆4,665億元,其中保險業僅投資37件、金額3,244億元,佔民參案件總金額約22%,件數更僅3%。莊翠雲表示,顯示保險業參與公建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莊翠雲表示,政府推動兆元投資方案,引進民間資金、尤其是穩定的保險資金,除可提升公建辦理速度,也能讓保險資金根留臺灣,創造多贏。至於增加公共建設相關金融產品部分,她也說,將強化推廣政府永續債券,增加公共建設相關金融商品,擴大投資標的,吸引保險資金投資。

壽險公會常務理事吳傑指出,壽險公司平均臺幣保單成本約2.5%~2.6%,投報率是壽險資金無法投入公建的主因;南山人壽總經理範文偉說,老公司資金成本都約在3%以上,且高利率保單持續率高、多是繳費期滿,滿期金、還本金或解約金等營運成本持續要付,因此投報率是重要考量,二是自償性,要有穩定現金流拿回來,三投資標的要有一定流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