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週刊/聯想設計 回臺印「3D列印機」

文/顏雅娟

前言羣衆募資與3D列印,堪稱二十一世紀最夯的兩項新趨勢。今年以來,美國的羣衆募資平臺上,陸續出現好幾個3D列印的募資專案;在臺灣,也有一股來自民間的強勁力量從下而上推翻既有生產規則,讓每個人都能挽袖子在家制造,屬於臺灣的「自造者時代即將來臨

打破大量制式生產的「自造者運動」在全球遍地開花,在臺灣這充滿創意能量的島嶼中,「小製造」風潮更是蓄勢待發。李曜任、蔡佳穎兩位臺灣青年,成功結合了羣衆募資與3D列印兩把通往小製造時代的鑰匙,證明只要有想法、有創意,小資本創業一點都不難,只要幾萬新臺幣,人人都可在家當起「自造者」。

將創意從抽象變成實體

十月四日,臺灣羣衆募資平臺「嘖嘖」,出現一個超吸睛的募資專案,由臺灣設計李曜任自行設計、開發的「ATOM」3D列印機,以一臺最低三萬五千元的價格,上架短短兩週就募得一四○多萬新臺幣,比起原本設定的六十萬元集資目標多出兩倍。

什麼原因讓「ATOM」暴紅?靠着不是別的,就是自造者時代的羣衆力量。

帶着一絲涼意的秋日午後,沿着彎曲的臺北市連雲街緩緩步行,拐進巷底公寓的大門,沿着右側樓梯向下,裡頭是集結七家創意公司「地下連雲」的聯合辦公室,李曜任就以「ALT Design」設計公司進駐其中。

穿着卡其短褲、簡單T恤的李曜任,帶着笑容走出來歡迎《今週刊》記者到訪,若不說,很難想像這個略嫌老舊的平房,竟然就是臺灣自創3D列印機「ATOM」的生產基地。

之所以會與3D列印結下不解之緣,要從幾年前在歐美地區竄起的RepRap(一種開放原始碼的3D列印機原型機)說起。

英國念設計的李曜任,畢業後曾到英國Bptw建築師事務所、中國聯想設計總部工作過,工作閒暇之餘,李曜任就喜歡窩在電腦前,看着來自全球的網民網路討論RepRap,分享如何用3D列印機自行列印出來零件,然後再組成一臺全新樣貌的3D列印機。

「那時只覺得這東西很酷!從來也沒想過要靠這賣錢。」但看多了RepRap討論社羣的分享,讓學設計的李曜任從中嗅到新的商機。「工程背景的專業人士設計『印』出來的3D列印機都是很呆板的四方體,電線醜醜的掛在外面。」於是,李曜任就立志要從設計師角度切入,自己「印」一臺「3D列印機界的精品」。這個念頭,在李曜任辭去聯想工作,回到臺灣接案之後,迅速在腦子中滋長擴大。

經過好幾個月的苦心研究,二○一一年底,李曜任用八萬新臺幣在網路上買進一臺Makerbot的3D列印機,逐一嘗試用這臺3D列印機「印」出各個零件,並重新組合成一臺新的3D印表機

爲了把3D列印機做得時尚,李曜任不斷在外形、功能之間拉扯,光是控制噴嘴的三個移動的平臺,李曜任「印」了不下十種版本。前後花了整整一年半時間,直到今年六月,換上一批新的噴嘴後,追求完美的李曜任才正式宣告,自行設計的3D列印機完工。

李曜任打了個簡單的比喻,「就像iPhone從來就沒發明過新的技術,因爲設計得人性化、時尚,讓蘋果得以引領智慧型手機潮流。」同樣地,李曜任沒有掌握任何新的3D列印技術,所有知識都來自於網路社羣,卻能靠着腦子裡的瘋狂想法與設計能量,慢慢把創意從抽象變成實體,透過3D列印機「複製」出一臺新的3D列印機。

3D創業非夢

由於靠3D列印自我複製速度太慢,李曜任開始有了請工廠量產的念頭。完全缺乏品牌知名度、銷售管道的李曜任,想到了「羣衆募資」這條路;很幸運地,李曜任把專案放在「嘖嘖」募資平臺之後,在短短兩週內就收到三十六臺訂單,共計一四○多萬元的資金。

從設計跨到生產端,李曜任不禁感慨:「過去開發新產品,要工廠打樣、開模,不先拿出個五百萬元是不可能,更別說後續還要布通路、打造品牌。」但靠着3D列印與羣衆募資,李曜任先把自己想法透過3D列印打樣,之後上羣衆募資平臺尋求買家支持,有了訂單之後再去生產。

「能把腦子裡的東西印出來,那成就感真的很高!」現在李曜任賣的不只是設計品,更是一種讓每個人都能把抽象變實體的工具,就希望能借由它,邀請更多人加入這個「自造者時代」。…【全文請見今週刊878期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週刊878期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