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陶冬:2025年全球核心詞為「重新調校」

經濟學家陶冬19日表示,2025年全球核心詞「重新調校」,這不僅是美國聯準會,還包括川普新政府、中國經濟、歐洲政壇、日本的安倍三支箭等各國未來走勢,以及全世界貿易秩序的重新調教。(聯合報系資料照)

經濟學家陶冬19日表示,2025年全球核心詞「重新調校」,這不僅是美國聯準會,還包括川普新政府、中國經濟、歐洲政壇、日本的安倍三支箭等各國未來政策走勢,以及全世界貿易秩序的重新調校。

陶冬19日出席《經濟日報》舉辦「經濟投資展望論壇-智勝2025」時提到,美國經濟遠遠還沒有進入到衰退,甚至連跡象都沒有,消費信心依然非常強勁。因此美國聯準會在今年12月降息之後就會暫停,起碼停一個季度,甚至很可能明年上半年不再降息。

他指出,因爲川普新政府的政策大約需要六個月的時間慢慢推出來,只有到了那個時候,才知道「川普2.0版」到底會對於美國的通貨膨脹帶來什麼樣的影響。至於美國明年下半年會不會降息,陶冬認爲,大概降兩碼,但不確定性還是很高,因此他暫且假設美國明年還有兩次降息。

陶冬提到,美國未來政策可能帶來的新通膨壓力,那就是遣散美國有超過1,000多萬的非法移民,「這些移民填補了低端就業市場的短缺,制止了工資和服務價格的連環上升。一旦發生遣散非法移民,對於美國就業市場帶來的衝擊,可能會是巨大。」

他仍看好美元上漲,儘管美國經濟的確在往下走,「美國經濟跪下了,但是舉目望去,世界其他地方經濟全趴下了,美國還是個子最高的,美國的利益率恐怕是在世界範圍內最堅定的。」

陶冬指出,美國迫切的需要讓海外的熱錢流進美國,維持強美元,「同時還有一個不敢說出來的理由,那就是必須要讓美國股市不斷的上漲,讓熱錢留在金融市場,也留在資金池裡面。」

關於日本經濟,陶冬表示,許多人認爲是安倍的三支箭帶動的作用,「其實安倍的三支箭從頭到尾都是失敗,今天能夠起來很大程度是取決於外資的流入。」

他解釋,這一輪日本股市拉起來的最大的推力是海外熱錢,而不是日本本土流動性。而更大的原因是日元的貶值,帶給出口企業盈利大幅度改善,帶給旅遊業的暴漲,帶來了股市的一片新風貌。

但陶冬指出,日元貶值沒有解決的問題,第一個是在消費信心上面,遊客把價格都炒上去了,把公共設施的資源全部佔用了,但是日本人的工資漲的並不多,國內的投資也沒有見什麼增長,那麼這些使得日本人民對於日元貶值有各種各樣的不滿,這就使得日本政府和日本央行,明年在處理日元貶值上面要做出一個重新調校。

至於歐洲經濟,他認爲很明顯已經擺脫俄烏衝突所帶來的能源危機,但是結構性的困局並沒有得到真正的處理,尤其德國經濟是這一次俄烏衝突的最大的犧牲者,德國的汽車行業、機械行業、重化工行業坍塌了,這使得整個德國經濟處在一個極度困難的狀態之中。

「德國央行給出明年還有0.1%的GDP增長,但這只不過是強裝出來的笑容。」陶冬指出,歐洲引擎德國經濟沒有辦法有明顯的改善,歐洲經濟明年很難有大的作爲。

他表示,還是有個別國家發展不錯,經濟學人雜誌剛公佈的2025年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最新經濟展望報告,「像是西班牙、愛爾蘭、希臘、義大利,但這些小的地中海國家,沒有辦法改變整個歐洲的格局,總體而言,只要是德國經濟沒有明顯的進展,歐洲央行會擺脫過去試圖和聯準會同步減息的包袱,迅速的進入一個降息週期,歐洲明年起碼降息四碼。」

至於大陸股市,陶冬指出,大陸政府政策不斷推出,力度也不斷的在加大,但是市場對於每個政策的反應,是越來越不敏感,因此大陸股市出現的兩股既相關又分裂的趨勢,大家都在問,市場到底是反彈還是反轉。

他認爲,其實底層邏輯是中國必須要修復資產負債表,地方政府的資產負債表已經壞死了,民營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壞死了,消費者資產負債表弱化了,但不至於壞死,但看到周圍的人有的不是被裁員的,就是被減薪的,也不敢花錢。

因此四張資產負債表中,唯一一張資產負債表還是好的,那就是中央政府,唯有中央政府來增槓桿,才能把這個蹺蹺板重新的平衡起來,但是暫時沒有做。

儘管一個月前的中國人大常委會打響了債務置換的第一槍,發佈以人民幣10兆元債務置換,但陶冬認爲,「債務置換對於遏制風險上面是有效的,但是想把透過它來刺激經濟,那是不可能的。」

關於中美之爭,他指出不是冷戰,不是熱戰,更不是核戰,而是科技之戰。而科技之戰中間的一個核心競爭是AI的競爭,這是國力之爭。「美國在ChatGPT等生成式AI上,能力遠遠超過中國,而且未來這個差距會越來越大,因爲中國的互聯網系統本身就是封閉的,他只能在國內的這些資料庫裡面搜索。」

但陶冬認爲,中國的製造業AI是領先美國,因爲產業鏈全在中國,雲端、5G、資料庫等要遠遠好過世界上任何的基礎設施。「因此AI 智慧工業、人形機器人都是中國的優勢。」

他提到,中國的電動車行業整合了三年,高峰期從135家電動車廠,倒掉了40幾家,還剩下90幾家,明年中國政府會以強力手段,打壓過度「內卷」,這也是爲什麼過去的一個月裡面,突然間聽到了這麼多個車廠倒閉,明年會更多,「我個人認爲中國的電動車廠五年之內能活下來的只有三到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