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是核心要素 陸經濟學家談2024中國經濟熱詞新質生產力

陸經濟學家談2024中國經濟熱詞新質生產力。(澎湃新聞)

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2日邀請專家學者盤點2024年經濟熱詞,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以〈通過全要素生產率理解新質生產力〉爲題表示,自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從2023年在地方考察期間,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以來,圍繞新質生產力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爲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科學指南。一年多來,新質生產力一詞已深入人心,成爲實至名歸的熱詞。

文章引述習近平指出,新質生產力「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爲核心標誌,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理解新質生產力一個重要視角是全要素生產率。術語雖專業,卻需要認識和掌握,因爲它是要素投入轉化爲產出的總體效率,決定着經濟內涵型發展程度和潛在增長率高低。根據團隊測算,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大陸需要將全要素生產率年均增速提升到2%左右,這樣才能確保中國大陸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全要素生產率增長主要由技術進步和資源配置效率提升來驅動,對應着催生新質生產力的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等核心內容。

文章稱,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和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的核心要素。比如,一些智慧工廠運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分析技術,能夠實現直接生產效率提升15%和間接生產效率提升10%。向科技創新要先進生產力,要求將經濟發展重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推進新型工業化。

劉俏認爲,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是發展新質生產力和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的另一個重要來源。需要關注那些全要素生產率增速被掣肘的傳統行業和領域,包括農業、生產性服務業、與服務消費相關的諸多行業等。以農業爲例,2023年大陸農業增加值的GDP佔比爲7.1%,但農業就業人口占比卻高達22.8%,農業生產效率相對較低。透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釋放傳統行業和領域活力,是發展新質生產力和提升全要素生產率重要途徑之一。

文章強調,全要素生產率增長不足是全球性挑戰。相較於其他工業化國家,中國大陸在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增速方面有許多有利因素。

首先,中國大陸製造業增加值的GDP佔比約爲27%,製造業增加值佔全球比重約爲30%。中國大陸不缺乏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所需的大規模生產場景、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的應用場景。

其次,中國大陸擁有數位化和綠色化發展所帶來的巨大生產率增長空間。與美國旨在提高製造業增加值佔比的「再工業化」不同,大陸數位化和綠色化發展意涵是所有行業可以通過數位化轉型和能源轉型實現再次增長。以能源轉型爲例,預計大陸實現碳中和需要的投資規模在百兆元人民幣以上,這樣的投資強度將帶來通過產業和技術變革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增速的巨大空間。

第三,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將形成龐大的制度紅利空間,帶來資源配置效率提升巨大可能,進一步拉動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