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臺股 可投資標的…搭上AI熱潮、股價被低估
臺股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英國《經濟學人》(Economist)分析,美股近來迭創新高,但市場反而瀰漫不安氣氛,投資人可考慮投資其他國家的股市,因爲這些股市的股價普遍被低估,搭上人工智慧(AI)熱潮的南韓和臺灣,都是可投資的標的。
根據美國銀行(BofA)3月的調查,大約40%的全球基金經理人認爲帶動美股這波漲勢的AI股票,已泡沫化。即便是華爾街最樂觀的股市名嘴也承認,今年剩下的九個月,美股標普500指數也只能勉強小幅上漲。
一些基金經理人已把目光投向美國以外的市場,因爲相對之下仍較便宜,例如歐洲股市有潛在投資價值,一些新興市場國家也大可以從全球趨勢獲利,而可從西方供應鏈「友岸外包」獲利的墨西哥和越南,以及搭上AI熱潮的南韓和臺灣,都是仍有相當空間的投資標的。
基金管理公司Elm Partners的哈格尼估算,儘管美國股票整體本益比較其他地區高出許多,美國股票的實質盈餘約有40%來自海外,其他地區的股票約有20%盈餘來自美國。換句話說,美國公司和其他地區公司的實際獲利,有很大程度的重疊。
但市場給予美國股票的本益比高達40倍以上,其他地區則只有十倍,如此差距似乎沒什麼道理。可能因爲美國公司的成長潛力優異,值得較高的股價,但也可能是其他股市遭到低估。
也有人認爲,非美企業因爲缺乏動能,只值目前的股價;美國股市充滿活潑、具有顛覆性的科技公司,歐股則以古板、沉悶的銀行和傳統產業爲主。
被低估的股市倒是有一個共同特性,押寶這些股市需要信心大躍進。而美股表現優於其他股市的時間愈長,轉向被低估股市似乎是很自然的事。也許其他股市上市公司的股價較低,只是因爲這些公司較差,但有跡象顯示,價差已大到讓機構投資人無法繼續忍受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