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震盪 投資人轉投邊境市場

川普迴歸後,促使投資人轉向較不受美國政策影響的「邊境市場」。(路透)

在美國總統川普迴歸白宮後,關稅威脅和地緣政治局勢的變化促使新興市場投資人重新審視資產配置策略,將投資轉向較不受美國政策影響的「邊境市場」(frontier market)。

川普上任後,墨西哥披索匯率劇烈波動,加劇外商對中國及其他新興市場的投資疑慮,導致市場對新興經濟體「黃金時代」的希望逐漸消退。邊境市場一詞出現於1990年代,多半指非洲、東歐、亞洲或拉丁美洲的開發中經濟體,因規模太小、風險太高或流動性太低而無法畫入新興市場,但因潛力和獨立於其他市場兩大特質而受到投資人青睞。

一位專攻新興市場的金融從業者向路透社表示,他不認爲奈及利亞、斯里蘭卡或巴拉圭這類國家會成爲美國新一屆政府的政策目標。上述地區如同「多元化引擎」,在應對全球風險時相對免疫。

也有分析提及,東歐地區的經濟穩步成長,塞爾維亞因經濟走勢強勁吸引大量投資人關注,當地債券不失爲一種良好投資標的。而位於亞非的迦納、尚比亞和斯里蘭卡等國近年完成債務重組後,得以將資源集中於經濟改革和發展,也躍升爲資本追逐的目標。

全球經濟動盪時,投資人往往青睞美債和黃金等傳統避險資產。然而,在川普以不確定性著稱的第二任期內,投資者的想法或許有所改變,阿根廷、黎巴嫩和厄瓜多等地的國際債券表現相當亮眼。

分析認爲,非洲邊境市場鮮有可能受到地緣政治或全球宏觀風險的直接影響。埃及、奈及利亞、多明尼加等國家因積極吸引外資被視爲理想投資地。尚比亞、迦納和斯里蘭卡則因債務重組完成後的改革潛力而備受青睞。

除了邊境市場,另有少數新興經濟體也表現出色。例如,土耳其在迴歸正統財政政策後吸引大量外資,且有望從敘利亞和烏克蘭的重建中受益。南非則因對美國出口依賴較低和多元化的出口結構,展現出抵禦動盪的能力。

然而,並非所有新興經濟體都能從投資熱潮中受益。川普接連威脅巴拿馬運河,讓摩根大通下修巴拿馬債券的評級。此外,受中國貿易轉移影響而一度獲益的經濟體如墨西哥、越南和馬來西亞,也可能因川普的政策目標而受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