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技術再進化 解鎖太陽光電的未來可能
「2024沙崙綠能國際論壇暨成果展」邀請國內外專家,針對新世代太陽光電、前瞻光電材料與電網管理等議題進行交流分享。
【撰文╱陳怡如】
太陽光電是實現能源轉型的重要項目。沙崙作爲臺灣綠能科技的研發重鎮,工研院日前舉辦「2024沙崙綠能國際論壇暨成果展」,邀請國內外專家,針對新世代太陽光電、前瞻光電材料與電網管理等議題進行交流分享,期促成國內外綠能領域產研合作,攜手邁向綠能新紀元。
全球氣候變遷加劇,淨零轉型箭在弦上,世界迎來新一波的綠能革命。經濟部能源署署長遊振偉於「2024沙崙綠能國際論壇暨成果展」中表示,隨着AI應用日益蓬勃,臺灣預計到2030年用電量將增長12%至13%;同時,淨零壓力也讓產業對綠電的需求愈來愈高。因此推動太陽光電發展,不僅是提升臺灣能源自主的必要措施,更是確保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
經濟部能源署於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建置「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集結了多家國家研究機構的資源,提供實場性能及試量產示範驗證,爲產業化最後一哩路注入強勁動能,將助力未來商業推動和國際市場的擴展,進一步促進產業對綠能的投資與國際合作,推動臺灣成爲亞太綠能產業的中心。
「2024沙崙綠能國際論壇暨成果展」匯聚包含工研院、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AIST)、泓德能源、旭東環保、荷蘭離岸光電業者Solar Duck、國立清華大學、國立成功大學等國內外產學研專家,針對新世代太陽光電、前瞻光電材料與電網管理等議題,爲臺灣太陽光電發展提供可行的方向與多樣化解決方案。
提升光電效能與土地複合利用 突破地狹限制
在太陽光電方面,2023年太陽光電佔臺灣綠電的48%,是綠電的主力。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張簡樂仁指出,臺灣地狹多山,太陽光電設置面臨土地限制,可透過兩種方式解決,第一是提升太陽能電池及模組效能,例如效能從20%提升至30%,土地需求可減少32.8%;第二是推動土地複合利用,包括農電共生、漁電共生、建築太陽能板及浮動光電等方式。
「從太陽能電池技術發展來看,第一代BSF(Back Surface Field;背面電場)發電效能大約只有20%,到第三代TOPCon(穿隧氧化鈍化接觸),發電效能便提升到28.7%,而到第五代Tandem(堆疊型太陽電池),發電效率更可增加到45%。」張簡樂仁強調,工研院持續推動太陽能電池技術發展,短期聚焦於提升TOPCon效能,長遠目標是無縫過渡至第五代堆疊型太陽電池(Tandem)技術,讓發電效率突破45%。
土地複合利用方面,離岸光電可突破土地限制,具有低成本、高擴充性等優勢,並可與風電整合成「離岸風光」複合系統,特別適合臺灣西南部海域的條件。未來再生能源滲透率將達7成,但再生能源「看天吃飯」的高間歇性,可能也會對電網的系統能量平衡、系統慣性和電能品質等方面產生影響,儲能與電力轉換技術對於未來電網穩定至關重要。
會中也從前瞻光電材料的角度,探討其他非晶矽電池技術。傳統太陽能電池以矽材料爲主,發電效率要再向上突破,挑戰不小。因此,薄膜太陽能電池(如CIGS)、三五族化合物及鈣鈦礦電池等非晶矽電池逐漸受到重視。其中,鈣鈦礦電池則因高效能、低成本、半透明等特性,被認爲是最有潛力取代矽晶太陽能電池的技術,但在耐溼性、抗氧化性及大規模量產上仍有待突破。
創新技術與材料 煥新能源使用面貌
國際論壇之外,現場也展示衆多綠能技術亮點成果。「可撓式矽晶TOPCon模組」結合高效的TOPCon(穿隧氧化鈍化接觸)電池與模組可撓性,提供靈活高效的綠能解決方案。該模組採用工研院開發的先進TOPCon技術,能有效降低光源反射,顯著提升光電轉換效率。與傳統鈍化射極與背面太陽電池(Passivated Emitter and Rear Cells;PERC)相比,TOPCon太陽電池高溫穩定性更佳,低照度或高溫氣候下的發電量衰減率更低,可節省10%以上用地面積,特別適合臺灣。
工研院更開發特殊的薄型塑料基板,打造可撓性模組,不僅可彎曲,更具備輕量化優勢,整個模組重量可大幅減少70%,易於搬運並可快速安裝。團隊也考量未來放置戶外的需求,打造特殊的疏水錶面,不易殘留髒污和水漬,致使發電效率降低。特別適合用於特殊造型的建築,以及對負重較爲敏感的場域,如大樓外牆和高速公路隔音牆。未來,這項技術甚至可拓展至交通載具的車頂等多樣化應用。
工研院研發的「可撓式矽晶TOPCon模組」結合高效的TOPCon電池與模組可撓性,可用於特殊造型的建築立面,提供靈活高效的綠能解決方案。
新材料也成爲關注焦點,鈣鈦礦材料不止可用於發電,也能用來做X光檢查。工研院研發的「鈣鈦礦X光閃爍體」,與現行X光材料碘化銫閃爍體相比,鈣鈦礦閃爍體展現出優秀的X光轉換效率和解析度,可提升15%的靈敏度,達到低劑量與快速顯影,可減少病患的輻射暴露;其可撓性設計可讓X光檢測時一次到位,減少病患頻繁換姿勢的麻煩,提升檢查效率和舒適度。
運用「鈣鈦礦X光閃爍體」製作出的鈣鈦礦X光平板感測器應用領域廣泛,不僅適用於醫療檢測,還可用於工業非破壞性檢測,如電路板檢測等。這項技術目前已與國內光電廠商合作,完成廠內驗證,未來有望應用於多種產業。
鈣鈦礦X光平板感測器應用領域廣泛,適用於醫療檢測,也可用於工業電路板檢測等,目前已與業界領導廠商睿生光電展開合作。
移動式能源設備 讓市集更永續
夜市是臺灣特有文化,在淨零排放風潮下,夜市也要更永續。工研院「Ecube移動式能源解決方案」四四方方的外型就像「十八仔」的大骰子,頂端與四壁都是太陽能板,地板則配備儲能設備,可將多餘的太陽能儲存起來,無論晴雨、晝夜,皆能不間斷供電。現場實際示範用儲存的太陽能,供應電風扇、冰箱等設備電力,儲存的電量則依電池大小決定,具備可擴充性。
模組化的小巧體積,可隨處移動組裝,並擁有離網支援和快速部署的優勢,特別適合在市電牽線困難的戶外展覽及擺攤使用。目前E-Cube已在今年臺南大武崙綠能市集及臺南海安路市集亮相,展示在戶外市集中的應用潛力,未來也能應用在電力不足的偏鄉,或是因災害而臨時斷電的救災情境中,作爲推動淨零的實證典範。
工研院Ecube移動式能源解決方案能將白天的太陽能儲存起來,無論晴雨、晝夜,皆能不間斷供應綠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