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僞科普,擁抱真健康

來源:光明日報

在這個信息化時代,“僞科普”如同迷霧,悄然滲透我們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在健康領域。

90後魏媛媛近期就深陷這樣的困境之中——家中的保健品堆積如山,從補鈣強骨到健脾養胃,父母滿懷憧憬地嘗試,堅信“營養補充,多多益善”,卻不知對“僞健康”信息進行甄別,存在重重隱患。

更令人擔憂的是,魏媛媛自己也未能逃離這股信息洪流。起初,她僅是爲了科學規劃飲食,但漸漸地,她的手機屏幕被各種關於飲食節律、起居養生的短視頻填滿。這些視頻看似專業,實則魚龍混雜,讓魏媛媛越看越迷茫。

健康科普短視頻未必都“健康”

養生妙招、膳食營養、運動技巧……健康科普短視頻類型豐富。把自己的需求輸入搜索框,便有大量內容可供選擇。數字化時代,健康科普短視頻以簡單易懂的語言和清晰明瞭的操作方法爲公衆帶來知識增量,提供生活指導,成爲很多人健康生活的“隨身顧問”。

健康科普短視頻的大範圍興起和傳播,折射出公衆健康意識的提升以及對高質量、便捷健康信息資源的渴求。

這也正是魏媛媛關注健康科普短視頻的原因。“比起到醫院掛號問診,有些關於健康生活的疑惑通過健康科普短視頻更容易找到答案,也更方便快捷。”魏媛媛說,“我可以跟着不同發佈者健身打卡、飲食打卡,還能學到用藥安全、急救措施等知識。健康科普短視頻讓我擁有了多個健康生活‘導師’。”

健康科普事業發展如火如荼,但健康科普的複雜性也隨之增高。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王迪指出:“健康科普短視頻發佈主體豐富,但發佈主體的身份、資質、發佈目的等因素直接影響健康科普短視頻的質量,進而對受衆的價值判斷和行爲選擇提出挑戰。”

對此,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放療科副主任醫師翟醫蕊在臨牀工作中有着深切體驗:“身爲一名放療科醫生,我看到了太多病人的恐懼心理和抗拒狀態。很多病人對放化療的錯誤認知就來自那些打着科普旗號傳播的不實信息。”

儘管網絡平臺對醫生資格認證有着明確的標準和要求,但仍不乏非專業人士避開身份認證,以醫生形象示衆。“有些健康科普短視頻發佈者會身着白大褂,但並不是認證醫生。一些老年人往往更容易被視頻中的形象誘導,而進行一些不必要的消費。”魏媛媛感慨。

網絡平臺的逐利性導致一些健康科普短視頻偏離科普軌道;算法推薦機制使健康科普短視頻用戶困於信息繭房;不同科普主體的相斥觀點讓信息需求方陷入兩難境地……健康科普在滿足健康需求、提高健康素養的同時也爲公衆帶來了新挑戰。

真僞信息甄別需要各方協力

信息甄別是當前公衆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隨着老齡化進程加速,我國老年人口數量不斷增長,保健需求旺盛。與在網絡環境成長起來的年輕人相比,老年人的媒介素養相對較低,缺乏對網絡信息的質疑意識和批判能力,更容易偏聽偏信。

“偏聽偏信、信息焦慮、認知誤區氾濫等,反映了全民健康素養仍有待提高。”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臨牀營養科副主任醫師陳偉說,“公衆要從魚龍混雜的短視頻中找到適合自己、真正有用的健康信息並不容易。這就要求有關部門一定要行動起來,加大打擊僞科普的力度。”

今年5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4個部委聯合發佈工作要點,明確要加大對涉醫網絡直播帶貨、信息內容、傳播秩序等領域的監管力度,打擊僞科普和虛假醫療知識,淨化健康科普信息傳播環境,動員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提升居民健康素養。

“監管是保障健康科普內容質量的重要一環。網絡監管、傳媒監管應當同醫療監管部門形成合力,提高對內容的把關水平和力度,以此彌補公衆在信息判斷上的能力缺失。”翟醫蕊說,“在此過程中,網絡平臺的內容審覈機制要提高判斷識別科普信息質量水準的能力,併爲優質內容提供更多曝光機會。”

讓更多懂醫療懂傳播的人蔘與健康科普

杜絕僞科普,需要真科普。面對網絡上魚龍混雜的健康信息,要讓更多懂醫療、懂傳播的人蔘與到健康科普中來。

“作爲專業醫生,我們理應積極主動地用專業知識服務公衆,成爲健康科普的一分子。”如何讓健康科普更科學,是翟醫蕊一直思考的課題,“青年醫生有一定的醫療知識儲備,又瞭解當前媒體的傳播規律,應當被鼓勵更廣泛地參與到健康科普工作中,成爲引領健康生活的主力軍。”

不僅僅是醫生需要行動。“醫療機構同樣應當行動起來,提供相應的考覈激勵或項目支持,爲青年醫生主動參與健康科普提供更多動力。”翟醫蕊呼籲。

一些地方的做法可借鑑。比如,廣東省中醫院組建了一支由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岐黃學者等組成的健康科普傳播隊伍,構建自媒體科普平臺,把深奧的醫學道理講得通俗有趣,讓老百姓“一聽就懂、一學就會、一用就靈”,提升了健康科普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有了科學準確的內容,還需要精準有效的傳播。保證優質內容的觸達,是互聯網時代永恆的命題。

“社區工作者是打通健康科普工作‘最後一公里’的重要力量。”王迪認爲,社區工作者本身便是人際傳播和大衆傳播、新媒體傳播的結合,能夠實現健康科普信息的集納和整合,更好地服務公衆健康需求,促進公衆健康素養的提升。

“社區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活動中心等線下公共空間和社區網絡等線上空間,統一發放經過篩選後的健康科普知識,保證信息傳播的有效性。”王迪補充道,“公共空間和信息網絡的組合互動能夠讓公衆更身臨其境,踐行‘大衛生、大健康’觀念,進而助力全民參與、全民行動的健康維護和健康促進工作開展。”

當然,有了健康科普知識,還需要將其化爲行動。“重要的是看完健康科普後要做出行爲改變,投入實踐。只有這樣,健康科普才能真正發揮價值。”陳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