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兩岸深化融合之道
(圖/中新社)
歲末年終回首2024年,即使賴清德執政幾番發言挑釁,兩岸關係並未動盪失序在對峙與裂解中,一切均有賴「兩岸深化融合」提挈着「和平」仍爲兩岸優先選項。盤點深化融合措施,尤以「閩臺示範區」與「推動青年交流」成績最爲顯著!
大陸央視公佈「2024年臺海十大新聞」中,列諸第1的是「馬習二會」,揭櫫着領導人在時代洪流中相互緊握民族大義情感,戮力挹助兩岸青年世代排除萬難且傾心交流。而這也就此展開了今年豐沛的青年參訪論壇、臺青赴陸旅遊、首辦臺胞證政策優惠等交流項目。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仍屬「閩臺示範區」,各項政策便利於臺胞無論「初登陸」或「始融入」,乃至「長居住」的所有實驗性配套措施。當然,若要描繪「兩岸深化融合」的實際場景,以閩臺爲例,莫過於某些兩岸共同的計劃與願景,一方面能「落地臺灣」,另方面也能「落地福建」。這也意味着2025年的深化融合目標,不再是「概念式」或「基礎性」的推進,而須更「精準化」且「典範化」。
以各種常態性舉辦的「兩岸論壇」爲例,應逐漸更新「大拜拜」的形式主義,而具體朝向兩岸共思如何增益於大陸諸如內經濟循環、世代接棒、青年文創等趨勢,體現出深化融合政策推動的「再精準化」。
而特別關於兩岸「青年交流」方面,今年臺灣雖有許多訪問團赴陸,但充其量幾乎都是「長輩們打着青年名號的局面、臺青們默默襯托長輩侃侃而談」,完全沒有聽到青年們對民族文化傳承的意見與發聲,沒看見兩岸青春鮮明與燦爛的激盪場景。這確實提醒着,青年深化融合應當跳脫「老人主導」,思考如何培養出兩岸的「青年典範」。
尤其今年有許多臺灣年輕世代與網紅自行赴陸觀光旅遊,回臺在社羣分享,遭遇極大的綠營側翼網軍攻擊,甚至連在野黨政治人物也吝於聲援。這些投入「深化融合」卻「孤立無援」的臺灣青年,無疑需要更多結構性的力量支援!比如,應當培養或彰顯更多「胸懷兩岸且優秀傑出」的臺灣青年,成爲兩岸年輕世代關注的典範;或者能讓在大陸發展成功的臺灣影視明星或青年創業家,鼓勵或接引有志於兩岸發展的臺青世代;乃至於能逐步開放各領域的典範臺青成爲大陸的「臺灣網紅」,敘述兩岸故事。
其中的概念與關鍵,即是如何將政策宣示性的「兩岸深化融合」,能精準、有效、長期轉化成爲兩岸全新的滋養力量。不僅據此重塑當代各領域的「兩岸典範」,以對抗臺灣蓄意「去中國化」、「去中華化」的扭曲認知,同時也能讓兩岸青年在交流探索時,得以降低差異門檻,共同追尋且創造中華文化的當代願景。
2025年無論從大陸各城市,乃至肩負「閩臺示範區」的福州與廈門,都應深思且提升,逐步打破形式主義的交流,而能力求全新階段的「精準深化融合」,才能穿破政治差異的桎梏與藩籬,滲潤於兩岸同胞的價值心田,尤其爲兩岸青年世代的文化傳承擎起當代共榮的方向與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