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糞救人要評估!便便太硬、太水會退貨 還有「超級捐贈者」存在
▲微菌叢漿庫,糞便捐贈後經過處理可作微菌治療使用。(圖/長庚醫院提供)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捐糞可以救人!「微菌治療」是將健康的腸道菌移植至病患腸道,改變腸道菌相來治療疾病,來源則是健康人的糞便。林口長庚微菌中心爲此成立「微菌銀行」,捐贈者必須符合條件且通過篩檢,且如果排便太水或者太硬仍會被退貨。在這樣嚴格篩選之下,長庚微菌治療的成功率接近9成,還發現幾名「超級捐贈者」,他們的糞菌移植到多名病人身上都能成功治療。
▲微菌叢漿經大腸鏡植入。(圖/長庚醫院提供)
一名58歲女性,因慢性鼻竇炎長期使用抗生素,導致慢性腹瀉及間歇性糞便帶血超過四個月,最慘每天拉10次以上,一開始還被當成腸躁症合併痔瘡出血,最後才確認是困難梭菌感染導致僞膜性腸炎,兩種抗生素治療無效,最後在接受大腸鏡植入微菌治療後1天症狀即改善,5天恢復正常,至今2年沒有再復發。
長庚微菌治療中心及發炎性腸道疾病中心主任李柏賢表示,複發性或頑固性困難梭菌感染,臨牀症狀包含無症狀帶菌、腹脹、腹瀉、腹痛、便血、發燒、僞膜性腸炎等,讓患者毫無生活品質可言,嚴重者還可能併發體液及電解質失衡、毒性巨結腸症、腸穿孔、甚至死亡;困難梭菌感染在克隆氏症及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發生率比一般人高出2~8倍。
衛福部在2018年施行特管辦法後,將抗生素治療無效的難治型或復發型困難梭菌感染列爲腸道糞菌叢植入治療適應症。李柏賢說明,微菌治療是將健康的腸道菌移植至病患的腸道,改變腸道菌相,達到改善體質與免疫力,嚴重腹瀉等症狀可立即獲得改善且逐日康復。
▲長庚微菌治療中心及發炎性腸道疾病中心主任李柏賢說明微菌治療,資料照。(圖/記者洪巧藍攝)
李柏賢進一步解釋,微菌治療使用大腸鏡植入,有如一般大腸鏡流程,植入後側躺30分鐘就可以回家正常飲食生活。爲了相關治療需求,長庚醫院有微菌銀行機制,以鄰近大學生等健康年輕人爲募集糞便捐贈主力,其中也有發現部分超級捐贈者,這樣捐贈者糞便中的健康腸道菌對多名患者都有用。
糞便捐贈需要經過嚴格篩選。李柏賢說,爲了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必須先以問卷瞭解捐贈者身體狀況,初步有5大條件:
1、不能有癌症或者遺傳性疾病家族史。例如肺癌、大腸癌等家族史,本身有早發性糖尿病、自體免疫疾病或者已經確診慢性病也不適合。2、不能有抽菸、喝酒、吃檳榔等不良習慣。3、3個月內不能使用藥物、保健食品。例如益生菌、抗生素,連感冒藥也不行。4、身體質量指數(BMI)要在正常範圍內。因爲糞菌移植可能會影響受贈者的體重狀態,所以捐贈者不能太胖或者太瘦。5、近期沒有出國史。這是因爲出國旅遊時的飲食接觸等,會使本身腸道菌相狀態改變,所以要等返國一段時間之後才合適評估捐贈。
問卷調查合適者,後續再進行抽血與糞便進行逾50項的檢驗,包含比對菌種、菌相分析等。李柏賢說,這就有如免費的健康檢查,結果約一週可以出爐,一旦檢驗出疾病或者感染等情況,隨即會通知並且協助治療,而確認沒有問題者,後續兩週的時間就可以隨時來捐贈糞便。
▲糞便捐贈後經過處理可作微菌治療使用,圖爲操作微菌分離系統。(圖/長庚醫院提供)
不過也不是所有的糞便都可以收。李柏賢指出,要作爲微菌治療使用的糞便,必須要像是剝完的香蕉,是完整的條狀纔可以,如果水水的不成形狀或者太硬一顆一顆,都無法使用。也因爲微菌都是活菌,不適合冰存太久,通常都是捐贈、處理後立刻使用最佳,但長庚微菌銀行也有保存約10~20份庫存,會限期在3個月內用掉。
長庚醫療體系微菌治療中心從2019年初始至今,已成功完成218例微菌叢治療,患者年齡範圍涵蓋3歲至99歲,治療成功率接近九成,且三個月內複發率明顯低於抗生素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