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書摘》眼前要面對的事

眼前要面對的事。(示意圖/Shutterstock)

如果我們一直按照目前的方式生活下去,我替將目睹未來九十年景象的人們感到擔憂。最新的科學解釋表示生物界正走向毀滅一途。崩塌確實已經開始,而且速度必定會加快,導致崩潰的規模擴大,帶來的影響也隨之加深。我們賴以生存的一切—地球環境一直任我們予取予求的事物—可能會開始動搖或完全消失。預測中的災難將比車諾比或迄今發生的任何事件更具破壞性,不只會造成洪災、強勁的颶風和夏季野火,還會降低每個受害者及其後代的生活品質,留下無可挽回的後果。當全球生態崩潰最終得到解決,並達到一個平衡後,人類如果還存在地球上的話,將永遠住在一個貧瘠的星球上。

二〇三〇年代

數十年來,希望開發更多土地做爲農田的人們在亞馬遜流域進行大規模森林砍伐及非法焚燒,導致到了二○三○年代,亞馬遜雨林的面積將減少至原始林的75%。

儘管面積依然龐大,但這可能是亞馬遜雨林的一個臨界點,引發一種稱爲森林枯梢病〈forest dieback〉的現象。森林突然變得無法從縮減的樹冠層產生足夠水分滋養雨雲,亞馬遜雨林最脆弱的區域首先退化爲季節性旱林,而後變成大草原。這種衰退的現象是自進式的—發生枯梢病的情況越多,就會造成越多樹木枯死;因此,乾旱會迅速席捲整個亞馬遜流域,造成嚴重的災害。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情況慘重,全世界有十分之一的已知物種棲息在亞馬遜流域,代表數不清的局部地區滅絕會在整個生態系中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所有野生羣種將受到重創,每個個體覓食和尋找伴侶也會越來越困難。

或許有些作爲藥物、新食品和工業用途的物種在我們根本不知道其存在前就消失了,人類付出的代價卻更深刻且沉重。我們會失去亞馬遜雨林提供人類的一連串環境服務。隨着林木枯萎,亞馬遜流域洪水氾濫頻繁,把樹木根部的土壤衝到河流中;可能會有三千萬人口必須離開分水嶺,包括近三百萬的本土居民;空氣中水分的變化可能會讓南美洲大部分地區的降雨出現減少的跡象,導致許多大城市水源短缺,諷刺的是,因爲毀林開發的農田也因此乾旱。巴西、秘魯、玻利維亞和巴拉圭的糧食生產將受到重大影響。

對全新世而言,亞馬遜雨林最好的環境服務就是吸收了超過一千億噸的碳。每個全新旱季發生的森林野火會將大量的碳釋放到大氣中,與此同時,森林光合作用的能力下降代表該地區每年吸收的碳含量將減少。大氣中額外的二氧化碳無疑會加快全球暖化的速度。

在地球的另一端,預計北極海到了二○三○年代將首次迎來完全無冰的夏天,致使北極成爲開放水域。即使是在避風港內多年的海冰,厚重的冰層反覆凍結,也無法避免暖化,可能會開始消失。位於冰層下方的海藻林會落入海底,影響整個北極的食物鏈。

由於地球的冰層減少,每年白色面積會逐漸縮小,代表反射回太空的太陽能也隨之變少,全球暖化的速度將再次加快。北極開始失去冷卻地球的能力。

二〇五〇年代

在接下來三十年中發生的森林野火和冰層融化都會使大氣層中的碳排放量劇烈增加。海水錶面一如既往吸收過多的碳含量,二氧化碳溶入水中後會形成碳酸,首先在淺灘處,接着進入海洋環流,最後遍及水體。到了二○五○年代,整個海洋可能達到足夠的含酸量,足以引起災難性衰退。

珊瑚礁是所有海洋生態系中種類最豐富的,特別容易受到酸化作用影響。由於多年來的珊瑚白化,海洋酸度上升使珊瑚礁更難修復其碳酸鈣的結構。在這個空氣變暖、暴風雨強烈的時代,珊瑚礁可能會因此崩解。有人預測地球上90%的珊瑚礁將在幾年內被破壞殆盡。

海洋也容易受酸化影響。位於食物鏈底端的各種浮游生物也有碳酸鈣的外殼,日益酸化的海洋會抑制其蓬勃發展,其上整個食物鏈的魚類種羣也深受其害,牡蠣和蚌類的收成將開始衰敗。其餘的商業化漁業和魚類養殖可能會在二○五○年代步入終結的開始,超過五億人的生活會受到直接影響,人類一直以來攝取的某種蛋白質來源將從我們的飲食中消失。

二〇八〇年代

到了二○八○年代,全球陸地糧食產量可能會陷入危機。在全球氣候涼爽、富裕的地區,一世紀以來集約農業使用過多肥料,會造成地力耗竭,毫無生機,沒有大豐收;而在氣候溫暖、貧窮的地區,全球暖化會造成氣溫上升,發生季風、暴風雨和乾旱季節改變,使農耕註定失敗。世界各地數百萬噸表土流失可能會進入河流中,爲下游城鎮帶來洪災。

假使當前的農藥使用率居高不下,棲息地持續流失,蜜蜂之類的授粉者間疾病仍在傳播,到了二○八○年代,昆蟲物種的消失將影響我們四分之三的糧食作物。若是無法仰賴昆蟲辛勤的授粉,堅果、水果、蔬菜和油籽類的收成將大受影響。在某個階段,情況可能會在另一種疾病流行之際惡化。我們纔剛瞭解新病毒的出現與地球的存亡間存在着關聯,估計有一百七十萬對人類有潛在威脅的病毒藏在哺乳動物和鳥類的羣種中。我們越是砍伐森林、拓展農田並且非法販賣野生動植物破壞大自然,就越可能引起另一種傳染病爆發。

二一〇〇年代

二十二世紀可能會掀起全球大範圍人道危機,這會是史上最大人類被迫遷徙的事件。

在二十一世紀,由於格陵蘭島和南極洲的冰蓋慢慢融化,加上海洋暖化面積不斷擴增,全球沿海城市預計將面臨海平面上升0.9公尺。五十年以來,五百個沿海城市中可能已有超過十億人口在承受風暴潮的侵襲,但到了二十二世紀,海平面就會上升到足以淹沒港口和防洪腹地的地步。鹿特丹、胡志明市、邁阿密和其他國家的港口將沒辦法抵禦洪水,因此無法承擔風險,變得不適宜居住。被趕走的人們不得不遷居內陸。但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如果上述的事情都發生了,那麼到了二一○○年,地球溫度就會比現在高攝氏4度。超過四分之一的人口可能會住在平均溫度超過攝氏29度的地方,現今只有薩哈拉沙漠能達到這種日常高溫。在這些地區務農是不可能的,有十億農村人口可能被迫尋找更好的出路。全球氣候仍較溫和的地區將承受人口移入的巨大壓力,國與國之間的邊界無可避免地消失,世界各地都可能爆發紛爭。

在此背景下,第六次大滅絕的來臨將變得勢不可擋。

(本文摘自《活在我們的星球》/高寶書版)

【內容簡介】

Netflix同名紀錄片

森林大火、北極融冰、暴雨洪水、氣溫高到跳電連連……

第六次大滅絕即將來臨?

人類大反省!

一位百歲老人,用行動想要挽救年輕人的明天。

這是我們生活的地球,我們的明天只能靠自己守護。

★英國國寶級自然科學主持人、歷史學家、地球歷史見證人

★榮獲英國女王頒發爵士勳章

★IMDb前十名影集中,有四部是他的作品

★打破金氏紀錄,4小時IG追蹤人數破百萬

★兩次獲選艾美獎最佳旁白

★一生跑遍39個國家、拍攝650個物種

★全世界有十幾種動植物以他的名字命名

「我今年95歲,拍攝自然紀錄片超過60年,一輩子都在見證地球的變化。

目睹了地球從美麗的大地到今日的衰落,看着海洋、荒原、雨林、冰川棲地消失與破壞,如果選擇忽視,我一定會內疚不已。」

2020年之後,我們未來會經歷以下情況──

2030年,亞馬遜雨林面積少75%無法制造水氣、吸收二氧化碳,北極海首次迎來無冰夏天。

2040年,北方的永凍土融化,釋放1400兆噸的二氧化碳,加速氣候變遷。

2050年,海洋吸收過多碳導致酸化,生態嚴重破壞、魚類數量降低。

2080年,因人類過度使用,地力耗竭、農耕失敗,全球陷入糧食危機。

2100年,地球溫度上升4度,大多數地區已不適合居住,國家邊界消失、爆發戰爭。

──第六次大滅絕即將來臨。

本書是大衛‧愛登堡一生所見聞的經歷,講述了我們如何犯下這個滔天大禍、眼前的困境以及未來的願景。

但我們還算幸運,若是現在採取行動,做出改變,還來得及修正一切。

活在我們的星球,然後,讓它變得更好,

還有時間,還有最後的機會來恢復這個美好世界,

書中會教你採取行動,地球需要的是你的意願。

【作者簡介】

>大衛‧艾登堡David Attenborough

全球知名自然科學家,在英國被譽爲國寶級人物,爲BBC金牌自然科學主持人。1985年榮獲英國女王授與爵士功勳,貢獻一生拍攝自然、歷史紀錄片,獲獎無數,2020年被選爲「英國百大人物」之一。

1926年出生,是一名自然科學廣播員與歷史學家。與英國廣播公司自然歷史組(BBC Natural History Unit)合作,撰寫了9部關於地球上動植物的全面調查紀錄片,其紀錄片有4部名列IMBD前10名。2018、2019年榮獲艾美獎最佳解說員獎項,2020年製作《活在我們的星球》紀錄片,記載他這一生對地球的見證與未來展望,備受世界矚目。

>喬尼.休斯Jonnie Hughes

科學作家、紀錄片導演,他爲BBC、Discovery、國家地理和Netflix製作科學和自然歷史電影,參與了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獎的BBC連續劇《The Hunt》以及獲得艾美獎的《我們的星球》。

【譯者簡介】

>陳思華

銘傳大學應用英語學系畢業,興趣爲閱讀和寫作,現爲自由譯者。

《活在我們的星球》/ 高寶書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