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到車尾燈?法媒:對陸電動車加關稅 難讓歐洲成冠軍

法媒:對中國加徵關稅,不會讓歐洲成爲電動汽車的冠軍。(圖/路透社)

據法國廣播電臺報導,「對中國加徵關稅,是不會讓歐洲成爲電動汽車的冠軍的」,法國《世界報》北京通訊員哈羅德·蒂博(Harold Thibault)當地時間7日在其專欄文章中寫道。相關文章指出,在二十年的時間內,中國發展出了一個基於技術技能和電池的汽車新星球,這使得歐洲在短期或中期內很難與中國競爭。

文章稱,當人們走出中國的機場會立即感到震驚。在從機場前往上海、北京、廣州或深圳市中心的出租車裡,外國人就會對此有強烈的感受:衆多的以前從未見過的電動汽車品牌和標誌及設計(Voyah、Aion、Zeekr、Nio),簡直就是一個新的汽車星球。

這個全新的汽車星球已成爲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主體:根據中國乘用車協會的數據,中國市場目前佔新能源汽車(電動和混合動力)全球銷量的70%,而2022年時,這一比例纔是52%。自2024年7月以來,在中國汽車總銷量中,新能源汽車佔一半以上,而在歐洲,新能源汽車只佔汽車總銷量的四分之一。

文章表示,在中國,電動汽車的普及帶來更多充電樁的安裝,從而反過來又促進了電動汽車的更廣泛使用。處於主導地位的電動汽車創造了就業機會,從而又增強了中國當局的政治決心:將產業鏈的各個環節推向創新。經濟學家們所描述的良性循環幾乎也就是如此,這也是關注生態的歐洲政黨所呼籲的,汽車的轉型會發展經濟而不是懲罰經濟。

當然,中國也有自己的挑戰,而且挑戰還是巨大的。由於中國60%的電力仍然來自煤炭,可以認爲中國電動汽車……是以煤炭爲燃料的。此外,中國電動車品牌太多和產量過剩也是中國面臨的顯而易見的挑戰。2024年是價格戰之年,就2025年,《中國電動汽車及更多》播客的主持人雷星(音)認爲,2025年將是中國製造商之間的「血戰」之年,這肯定會有社會成本。

文章還表示,中國的優勢在於中國電動車的市場龐大:中國人對電動汽車的需求是沒有問題的。支持電動汽車的政策性宣示一直不斷,北京將電動車視爲中國可以實現突破的機會。而在歐洲和美國,汽車製造商則安於內燃發動機的現狀。許多政治領導人認爲很難向民衆推銷這樣的政策,甚至對這樣的政策懷有敵意,美國當選總統川普就是例子。

至於歐盟,歐盟承諾到2035年將不再在歐盟境內銷售熱力發動機,並希望走在氣候轉型的最前線。如果不進行某種形式的反省的話,歐盟將難以前進。

在2024年大半年的時間中,歐盟都在爭論是否應該對中國的電動汽車加徵關稅,最終,關稅於10月30日生效。歐盟的辯論凸顯了北京當局的大規模補貼政策。文章表示,確實,大規模補貼是真實存在的,歐盟爲了降低損害,對中國實行關稅壁壘是完全合情合理的,何況中國自己也是毫不猶豫地訴諸於貿易保護主義。不過,不管怎樣,事實是: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關稅,是不會讓歐洲成爲電動汽車的冠軍的。

中國現在擁有的技術優勢很快就可以用歷史性這個詞來形容:比亞迪在汽車領域已有20年的歷史,在電池領域則有30年的歷史。寧德時代(CATL)自2011年起就開始涉足汽車電池業務。這些中國企業是創新者,實現了規模經濟,還了解工藝流程,知道怎麼應對整個生產鏈中會出現的技術問題。

文章稱,在歐洲,大部分的超級電動汽車工廠仍處於規畫階段。真不知道歐洲製造商和政治領導人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曾是歐洲最大希望的瑞典電池製造商諾斯沃特(Northvolt)去年12月10日宣佈破產,表明了歐洲的電動汽車之路有多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