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潤果,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傳統農業一人可以耕作3畝地,這家公司一人可耕作500畝地;構建農田生物多樣性,生產的大米入選2020年中國“好米榜”;探索“可盈利、可持續、可複製”模式,帶動村民共同富裕……這家公司就是,正在大踏步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江蘇潤果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大田農業,六大環節數字化

距離小麥收割還有一個月左右間,走進位於鎮江新區姚橋鎮潤果農業的田間地頭,小麥長勢喜人。

與小麥長勢喜人不太一致的是,田間地頭幾乎看不到彎腰勞作的人們,只有無人機在飛行作業。用潤果農業董事長魏巧的話說,“潤果正向着耕、種、管、收、儲、加工、銷售,六大環節智慧化目標邁向。”

成立於2009年的潤果農業,現有2個基地,18000畝的鎮江基地和5000畝的蘇州基地,是蘇南地區單體最大的水稻生產基地,目前已形成集耕、種、管、收、烘乾、倉儲、加工、銷售等於一體的全產業鏈運營模式。

潤果鎮江基地田成格、水成網,均爲每塊約20畝的高標準農田。最能體現潤果農業數字化水平的是,2020年潤果成功申報“2018農業部大田數字農業建設試點項目”,“當年大田種植領域全國共5家,潤果是江蘇省唯一一家。”魏巧自豪地說。

“在潤果,一個人可能管500畝田地。”魏巧說,大田種植數字農業項目有較高的標準,農業機械及田間農情監測物聯網、智能裝備普遍應用,農機作業與田間農情監控精準化、智能化、自動化,農機調度管理高效化、便捷化水平顯著提高,勞動力用工減少30%以上,水資源利用率提高3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15%以上,農藥使用量減少20%以上,作物效益或單產提高10%以上。

據瞭解 , 潤果是全國第一批“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示範單位,目前擁有各類農業機械300臺套,日作業能力達5000畝;建有全市單體規模最大的糧食烘乾中心,單次烘乾裝機量1500噸。

生態農業,構建生物多樣性

在魏巧看來,現代農業不僅僅是耕作全程機械化,還有農產品的生態化。農產品生態化,潤果主要做好兩件事:農田環境生態保護和構建“生態島”。

潤果在從事農業種植的同時,不忘保護生態環境。2014年潤果與江蘇省農科院楊林章教授團隊合作,應用“4R”技術開展面源污染治理示範區建設,並與鎮江市教育局共建科普教育示範基地。2017年面源污染治理“4R”技術被評爲“農業部十大科技主推技術”。基於此,2018年潤果鎮江基地被江蘇省農委評爲第三批“江蘇省現代農業科技綜合示範基地”。

另一方面,2016年潤果聯合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試驗昆蟲天敵生態防禦系統,實施以保護自然天敵爲主的生態控制。“赤眼蜂是鈴蟲、煙青蟲、玉米螟、稻螟等大部分鱗翅目害蟲的天敵。我們在鎮江基地通過‘生態島’建設,引來更多高階的天敵生物,構成有別於其他生態系的農田生物多樣性,提升了農田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魏巧介紹,鎮江基地農田附近有自然形成或人工重建的、具有生物多樣性的自然地帶,具有彙集包括赤眼蜂在內的生態天敵功能,被人們稱爲“天敵銀行”。當農田害蟲多的時候,赤眼蜂等天敵昆蟲遷飛到農田,捕食害蟲;當害蟲少的時候,它們就遷飛到生態島。

昆蟲天敵生態防禦系統,帶來潤果鎮江基地稻米品質大幅提升。2019年底,潤果申報了“潤果九渡”品牌大米的綠色食品認證,2020年“潤果九渡”大米被評選爲中國“好米榜”四星級非常好吃大米;“第二屆鎮江好大米”金獎等。

訂單農業,帶動村民共富裕

今年56歲的姚橋鎮石橋村村民楊生相,在潤果從事農業一線生產管理,每月工資4500元。他說,他家有1.3畝田地,10年前就流轉了,每畝年租金750元。“小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在潤果,像楊生相這樣的村民還有許多。魏巧說,多年來,潤果致力於農業“可盈利、可持續、可複製”的現代農業發展共贏模式,帶動更多農民共同發展。

帶動村民共同富裕,訂單農業是一條重要路徑。魏巧說,2022年潤果與江蘇省農科院、江南米道合作,嘗試推進訂單農業,對低GI稻穀(一款適用於糖尿病患者,餐後血糖反應小的稻米品種)進行3000畝訂單種植。“今年若合作成功,我們將迅速擴大種植面積,使傳統稻麥種植向特醫食品原料訂單種植方向發展。通過統一供種、統一技術規程、統一收購、統一品牌的方式,不斷把土地、農民、農產品引向高質量發展,解決銷售難和加工企業原材料不穩定的雙向難題,讓農戶、企業實現共贏,帶動農戶穩健發展、增收致富。”

下一步,潤果將進一步依託“公司+合作社+農戶”組織形式,推進“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堅持農機與農藝相結合,夯實現代農業發展新模式,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王玉龍 郭偉 莊園 辛正)

編輯: 錢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