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缺口大 臺大電資學院院長提短中長期根本解方
1111人力銀行攜手產官學界於立法院召開「科技人才荒及解方公聽會」。圖/1111人力銀行提供
受惠於AI議題帶動,在全球供應鏈佔據關鍵地位的科技業需求強勁,工研院預估2024年臺灣半導體產業將首次突破新臺幣五兆大關,年成長17.7%,快速的成長動能,帶動產業搶人大戰,有感於科技人才缺口已衝擊產業永續發展,1111人力銀行8日於立法院舉辦「科技業人才短缺現況與解決之道」公聽會。
邀請立法委員張啓楷、張雅琳、葛如鈞,以及國科會科國處處長葉至誠、臺灣大學電資學院院長張耀文、電資工會監事會召集人李士昌、正文科技(4906)執行董事暨共同創辦人楊正任等產官學專家與會,活動吸引上百位業界代表共襄盛舉,共同探討科技產業人才缺口與解方。
立法委員張啓楷表示,AI、半導體業蓬勃發展,但是缺電缺人的問題必須要正視,根據統計臺灣近五年用電量年成長2%,企業用電無虞,擁有穩定的環境成長,是他最關心的事。另外,臺灣不能只有硬體設備,印度軟體人才舉世聞名,就是最好的例子,臺灣應該多重視軟體發展,一樣可以賣服務賺錢。另外科技業缺才,少子化也是一大原因,除了在學校招生加強之外,如何讓優秀人才進來臺灣、留在臺灣,也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
立法委員葛如鈞指出,臺灣爲了常保國際競爭力,不只要成爲全球AI發展中心,還要成爲人才搖籃,目前政府單位、大專校院一年大約能培育1萬2000多名相關人才,但產業界的AI人才缺口卻高達2.4萬人,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差距,不只需要內在培育,還面臨從外引入人才的困境,透過公聽會希望能找到解方,未來將全力在立法上給予協助。
臺灣大學電資學院院長張耀文表示,人才是產業與國家發展的根本,目前科技產業缺工的成因環環相扣,可以由社會、教育、產業多方面來討論,包括少子化、人才外移、理工人才佔比下滑等問題、解決方式可以分爲短期的職業訓練、產學合作;中期的女性投入科技業、引進國際人才;長期諸如理工人才佔比的提升,都是科技業的缺工解方,透過制度優化、資源整合,纔有辦法根本的解決問題。
國科會科國處處長葉至誠表示,國科會主要任務是透過學術研究機制幫國家培養高階人才。目前臺灣面臨少子化,很現實的是全球都面臨人才短缺問題,全世界現在平均每一、兩年就會有新科技出現,這就代表要有相對應的人才來配對,所以不只是臺灣,全世界都面臨同樣問題。
葉至誠還透露,國科會提出的解方包含:一、強化培育跨領域人才。二、不只是培育人才,更要培育卓越人才,讓這些人才不只在臺灣,而是在全球都具備競爭力。三、產學合作、公私協力。
另外葉至誠也表示,國科會近年努力打造友善學術環境、鼓勵女性人才加入、讓行政措施更友善藉此吸引國際人才等,都是政府持續努力的地方;同時希望能讓深度跟廣度都加大,替企業舒緩缺工壓力。
電資工會監事召集人李士昌表示,缺工是資方的主要議題,需爲勞方爭取到更好待遇,避免日後人手不足可能會承擔更多業務和負擔。無論資方以什麼角度作應對,之於勞方選公司的核心三大條件:制度環境與福利、發展性、員工看法。然而近來,科技業實質上已喪失競爭力和對於人才的吸引力,主因爲沒有創新性的發展,工作內容易僵化、與缺乏高階人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