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種土的唐吉訶德

塞萬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1547-1616)。林一平/繪

二○二四年九月廿九日,我在誠品電影院觀看了紀錄片《種土》,感觸良多。電影的臉書上寫着:「當農村不再呼吸,城市也將窒息…」這部片的拍攝歷時八年,記錄了阿仁與安和哥兩位有心人熱愛農地的故事。

有經驗的農夫都深知「種土」的重要性。不瞭解土壤性質的人,無法真正成爲合格的農夫。片中記錄了年輕的科技人阿仁,他突然意識到,長期使用化肥與農藥的臺灣土地正逐漸「死亡」,而他希望拯救這片土地。他毅然放棄竹科高收入的工作,整日與發臭的菜葉、果皮、落葉及木屑爲伍,製作他稱爲「好味土」的有機堆肥。我不禁會心一笑。二○一五年,我的物聯網團隊也立志發展不用化肥與農藥的有機智慧農業AgriTalk,期望拯救農地。科技人妄想當有機農業的農夫,是否像塞萬提斯筆下的唐吉訶德(Don Quijote)般的荒誕?

阿仁以微薄的人力方式改善土壤,這種土法煉鋼的做法,確實難度極高。而我們的AgriTalk則依靠高科技來分析並改善農田土質。這項研究默默進行了至少六年,並於二○二三年將研究發表在國際一流學術期刊,成果獲得了肯定。然後呢?沒有然後。我們仍然緩慢地匍匐前進。土壤改善需要極大的耐心,而破壞土壤的速度遠快於覆育。我們如同唐吉訶德般,與風車進行着無止境的對抗。

阿仁幫朋友種出了高品質的鳳梨,但最終滯銷,朋友因此損失了一千萬元,只能接受損失,黯然退出。我們也有類似的慘痛經驗,畢竟術業有專攻,販賣通路也有其大學問。

電影中的阿仁與安和哥一心想將他們「種土」的志業傳承給下一代,帶着妻子兒女在烈日和大雨中照顧農田。然而,下一代對父輩的理想感到迷惘,靠天吃飯的農業收入不穩定,前途也顯得模糊不清。安和哥的女兒是幼教專業,還會彈鋼琴,要她一輩子在烈日下種田,無疑是強人所難。AgriTalk的主導成員陳文亮教授,也經常在週六假日帶着妻子兒女從桃園開車到苗栗南莊照顧農場。小朋友們在有機農場捕捉昆蟲時十分開心。我們不能期待他們立志種田,而是希望他們更瞭解生長的土地。

電影的最後,橋頭科學園區出現,好不容易恢復生機的良田被徵收,最終變成水泥地,一切歸零。AgriTalk也面臨同樣的命運,科學園區擴廠,地主收回我們租用的土地。我們辛苦經營的智慧農業設備不得不拆除,「種土」最後種成水泥地。

阿仁放棄了,我們則繼續在苗栗以及雲林重建AgriTalk智慧農場。同時我們也立志在高中及大學進行智慧農業教育,希望年輕人能以科學的方式,更認識自己腳踏的這塊土地。

我們這羣科技人,如同唐吉訶德般,演繹着塞萬提斯筆下的荒唐騎士故事,幻想自己是農夫(騎士),用各種創意提出匪夷所思的解決方案。我們能完成夢想?還是終將醒來,放下鋤頭,回到科技公司,繼續當鍵盤俠?(作者爲前科技部代理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