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最早的超大質量黑洞“風暴”

作者 | 卡麥拉

出品 | 本站科技《知否》欄目組(公衆號:tech_163)

本文簡介了近期科學熱文:

1、蜜蜂製造“克隆大軍”

雌性南非開普蜂能夠創造出自己的完美複製品,在過去30年裡,人們發現其中的個體已經做到複製數百萬次,擁有這種永久的克隆能力,它們偷偷溜進競爭對手的蜂房,大量複製同類(整個過程不需要蜂王),更糟糕的是,這些克隆蜂是吃白食的,它們不會對蜂羣做任何工作。工蜂和其他羣居昆蟲有能力通過一種叫做孤雌生殖的無性生殖方式進行繁殖,即雌性從未受精卵中產生雌性後代。

2、“祝融號”火星車登陸火星

5月15日中國首個火星車“祝融號”登陸火星,現已正常啓動運行,祝融號是天問一號的一部分,天問一號是中國首個完全自主研發的火星探測器,於今年2月抵達火星軌道。5月中旬,祝融號與天問一號探測器分離,幾個小時後着陸在火星“烏托邦平原”。

3、7000萬年前嬰兒恐龍北極孵化

最新考古研究表明,依據一項“意外發現”的100多塊恐龍幼仔骨骼和牙齒,大約7000萬年前,恐龍幼仔在現今阿拉斯加北極寒冷地區孵化成長。在如此寒冷的區域發現“史前恐龍育嬰區”的證據是令人驚訝的,即使在溫暖的白堊紀時期,阿拉斯加地區月平均溫度也在6攝氏度左右,一年大概有4個月的時間,恐龍生活在永久黑暗中,並面對着大雪天氣。

4、X射線成像的“太空幽靈手”

在這張X射線圖像中,一個巨大幽靈般的巨手在太空中伸展,纖細的手指下壓着一片發光的雲,這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卻是美國宇航局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拍攝的真實圖像,這隻巨手是由一顆大質量恆星超新星爆炸中產生的,爆炸後留下一顆快速旋轉、高密度的恆星屍體——脈衝星。這顆脈衝星在自身周圍形成一個充滿能量的粒子氣泡,再加上超新星爆炸產生的碎片,形成了一個延伸150光年手狀結構

5、金星擁有一個流動的粘稠地幔

一支國際科學家團隊利用美國宇航局麥哲倫探測器傳回的雷達圖像來研究金星表面,麥哲倫探測器於2004年結束工作,他們觀測發現金星地幔存在像“浮冰”一樣的地殼,處於滑動和旋轉之中。據瞭解,行星構造板塊的形成,不僅僅是行星岩石層或者岩石圈發生碰撞,它們更是行星碳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該結構使得像地球這樣的行星具備維持生命的條件。金星地質活動與地球不同,地球板塊交匯處形成了像喜馬拉雅山脈這樣的雄偉山脈,或者像馬裡亞納海溝那樣巨大的海底俯衝區,而金星的構造活動證明,其表面之下有一個被稱爲地幔的熔融區,且處於流動粘稠狀態。

6、科學家發現最早的超大質量黑洞風暴

宇宙初期肆虐橫行的巨大漩渦將有助於更好地理解星系中心黑洞如何發生交互作用,大多數星系中心都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銀河系中心的人馬座A*黑洞,其質量相當於430萬個太陽。目前,科學家通過夏威夷國家天文臺斯巴魯陸基望遠鏡,發現了至少100個星系-超大質量黑洞,它們距離地球130億光年,也就是說它們存在於130多億年前,那時的宇宙還很年輕,大爆炸發生在138.2億年前。基於這項最新研究,或將揭示一個神秘謎團——星系和特大質量黑洞是如何共同演變發展的?

7、地球“脈衝週期”爲2750萬年

依據最新一項研究,地球近代大多數重大地質事件都是以2750萬年爲間隔組合在一起的,科學家將該時間週期模式稱爲“地球脈搏”,目前,科學家將地球重大地質事件的時間順序排列,並用一種被稱爲“傅里葉分析”的數學工具提取事件頻率的峰值,他們發現這些事件大多數集中在10個不同時間,平均時間間隔爲2750萬年。這個數字可能“不準確”,但它是一個很好的估值。

8、“龍人”新物種可能是人類近親

目前,中國哈爾濱一個縣城挖掘發現的古人類頭骨可能屬於一種此前未知的人類新物種,他們被稱爲“龍人”。迄今這是保存最完好的人屬頭骨,最新研究稱,在於對該頭骨的分析,我們推測龍人可能是已知與智人是最接近的物種,甚至比尼安德特人更接近,而尼安德特人多年以後被認爲是人類最親密的親戚。但該解釋存在爭議,三位研究人類進化的科學家猜測稱,最新挖掘的“龍人”頭骨很可能屬於神秘的丹尼索瓦人

本站科技《知否》欄目,好奇世界,與你一起探索未知。

關注本站科技微信號(ID:tech_163),發送“知否”,即可查看所有知否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