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解禁鼻竇炎患者增 精準醫療助擺脫鼻噴劑、口服類固醇
李京澤指出,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反覆多年,經立體定位導航微創手術加生物製劑,助患者擺脫長期口服類固醇。(曹婷婷攝)
46歲呂先生有氣喘及高血壓病史,因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反覆發作,歷經2次鼻竇炎手術及藥物治療仍復發,經診斷爲第二型發炎反應導致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7月間接受鼻竇立體定位導航微創手術合併生物製劑治療,術後恢復良好,不只擺脫口服類固醇宿命,就連體重、身型也變得更輕盈。
奇美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李京澤指出,慢性鼻竇炎由多種因素引起,主要原因有鼻竇受到病原微生物、過敏原和空氣污染等侵害,導致鼻黏膜發炎,並引發一連串免疫反應,影響黏膜正常清除功能,尤其門診也觀察到,隨着口罩解禁,鼻竇炎患者也有上升趨勢,不少患者習慣使用噴鼻劑,往往拖到影響睡眠才求診。
根據奇美醫院耳鼻喉部門診統計,2019年至2023年8月已有1065人次因慢性鼻竇炎接受內視鏡鼻竇微創手術;422人次接受鼻竇立體定位導航微創手術治療,自去年5月迄今,有8位病人接受生物製劑合併治療。
李京澤指出,鼻竇炎和鼻息肉常見症狀有鼻塞、嗅覺減弱或喪失、鼻涕與黏液分泌物增加、臉頰及前額疼痛或阻塞感,易有喉嚨不適與異物感、咳嗽、聲音沙啞等症狀,嚴重者還會合並中耳炎、中耳積水等耳部症狀,由於鼻塞與不適造成睡眠品質變差,增加高血壓、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風險,不能輕忽。
李京澤指出,近年關於反覆性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研究,已發現「第二型發炎反應」和此類疾病有關,而且也是氣喘、異位性皮膚炎、慢性自發性蕁麻疹主要成因之一。一旦診斷爲慢性鼻竇炎會先以內科治療爲主,如類固醇鼻噴劑、鼻沖洗等,遇到頑固慢性鼻竇炎,則以口服類固醇治療,若內科治療效果不佳,以及鼻竇炎有侵犯到鼻竇周邊組織,如顱底、眼眶,或引發組織膿瘍,建議手術治療。
目前鼻竇炎手術以功能性內視鏡鼻竇微創手術爲主流,奇美醫院耳鼻喉部引進鼻竇3D立體定位導航系統,可更安全有效率清除鼻竇炎病竈;而有第二型發炎反應體質病人,即使手術治療,復發機率仍高於非第二型發炎反應體質的病人。根據國際期刊指出,生物製劑可快速且持續改善此類病人嗅覺,臺灣鼻科醫學會也制定生物製劑治療指引共識。
李京澤強調,反覆性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病人,對生活品質與身心健康具有負面影響,透過內視鏡檢、影像檢查、嗅覺測試及第二型發炎反應評估,找到疾病根源、對症下藥,有機會避免多次手術、往返醫院之苦。 目前生物製劑並未健保給付,1劑1萬8000元,一次療程約1個半月,約可維持3個月到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