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筆揮灑色彩 王淑鈴在臺個展
諾大的畫布上,堆疊了層層的油彩顏料,彷如使勁力氣快筆宣泄、盡情刷撇,旅英藝術家王淑鈴的油畫創作,令人有股酣暢淋漓之感。離開臺灣十八年,王淑鈴於誠品畫廊推出在臺首次個展,以「王淑鈴」爲個展名稱,展出十五件油畫作品,以及利用泥土、米糠等原料製作的兩件雕塑,向臺灣觀衆介紹自己。
王淑鈴一九六八年生於臺中清水,一九九三年前往倫敦求學,一九九九年取得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繪畫碩士學位。王淑鈴是第一位倫敦國家美術館邀展的臺灣藝術家,曾於倫敦、紐約、馬德里、北京等地舉辦個展,作品被紐約古根漢美術館、洛杉磯現代美術館、鹽湖城猶他州美術館等知名美術館典藏。
王淑鈴自稱鄉下小孩,旅英近廿年,臺語依舊「輪轉」。出身傳統農村家庭,深受臺灣民間生活哲學影響,加上西方美術訓練,王淑鈴的繪畫可見書法結合西方抽象藝術的表現。十年前,家人相繼離世,讓在遙遠異鄉的她備受衝擊,進而將思鄉之情轉化爲強烈的情感宣泄,毫無顧忌地將所有想用的色彩揮灑在畫布上,梳理糾葛的情緒,「我的創作就是將我的個人世界分離後,解散或分割,然後再重新整合。」
王淑鈴也首次與丈夫、英籍藝術家丹尼爾.普門(Daniel Pulman)合作大型雕塑《根源》。結婚十年,兩人首次以「普門和王」聯手創作。《根源》看似一座臺灣農村的竹編屋,竹子組成主結構,外敷泥土、米糠,外觀頹圮不堪,內部擺放燻黑的荔枝老樹幹,枝頭垂掛蜂窩殘骸。
作品靈感來自王淑鈴老家,老房子在九二一地震中損毀。對王淑鈴來說,《根源》不僅是雕塑藝術,也連結成長記憶。相對房屋予人的穩定感,枝條張揚的老荔枝樹,「就像素描用的碳筆,在空間裡展現繪畫般的線條,樸實特質中又散發着強烈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