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容提質實現“雙突破”

區域簡況

和平區是瀋陽市教育強區,教育綜合實力位居省市前列。現有公辦普通高中6所,其中5所爲遼寧省示範性普通高中,3所爲遼寧省特色普通高中,在校生1.2萬人。

高中教育作爲基礎教育中的重要一環,承載着莘莘學子的夢想與希望。在推動教育強國建設的進程中,遼寧省瀋陽市和平區通過“整體規劃、典型引領、分類推進、個性實施、多樣發展”策略,持續推動高中擴容和多樣化發展,讓更多學生享受到更加優質的高中教育資源。

釋放供給側改革紅利

2023年,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發布的《關於實施新時代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計劃的意見》指出,要擴大優質高中教育資源,增加學位供給。202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以及202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分別提出“加快擴大普通高中教育資源供給”“擴大高中階段教育學位供給”。和平區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用戰略眼光做好政策的精準預判。一是超前佈局。在人口持續流入的背景下,和平區委、區政府預判出居民對高中教育需求將不斷增加的趨勢,並於2020年開始持續加大資金投入,超前佈局,率先探索高中擴招。二是整體推動。和平區通過新建二十中學和平灣分校,完成5所高中一校兩址擴增,強化校內設施改造,最大化擴大校內容量。截至2024年,和平區連續5年擴大高中招生人數,共計增加1893個高中學位,2025年高中招生計劃數將達5440人,預估增加727人。和平區通過前瞻性舉措和整體推動,有效滿足學生家長對優質高中學位的迫切需求,用實際行動踐行教育爲民的理念。

錨定多樣化發展方向

以素養爲導向,多措並舉提升區域高中教育教學質量,保證高中多樣化特色發展。一是做優兩個端口。全力確保“入口端”生源質量,區內大幅擴招後,高中統招公費生錄取分數線仍保持與全市同類學校一致或略高。二是實施集團化牽引。和平區立足6所高中的特點,探索“名校+合作校”的模式,通過高中集團化辦學,託高底部,做優頂部。如瀋陽市第二十中學全面託管瀋陽市第三十八中學,兩所學校一套班子、一個管理體系、一個評價機制,統一教研活動、統一集體備課、統一教學進度、統一教學評價。在保證二十中學高位、優質、持續發展的基礎上,強力提升三十八中學的辦學質量和社會認可度,切實保障區域高中教育數量與質量並行。三是推進分類錯位發展。和平區以遼寧省示範高中複檢和省特色普通高中評估爲抓手,從分層培養走向分類打造,明晰“特色項目—學校特色—特色學校”發展路徑,形成以特色文化爲價值取向、以特色項目爲有力支撐、以特色課程爲育人載體的特色辦學新樣態。如瀋陽市第二十中學堅持金字塔原理,不斷深耕課堂教學改革,打造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方向;三十八中學形成以雷鋒精神治校育人的德育特色等。同時各高中積極建立家校社“教聯體”,藉助社會和家長資源開展職業規劃教育,通過走進名企、志願服務、研學實踐等方式推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發展。

打造高質量發展支撐點

教師是教育體系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強教必先強師。和平區積極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文件精神,開展鑄魂強師行動。一是實施新教師“攀登者”計劃。近年來,和平區面向教育部直屬6所高校招聘優秀的師範專業畢業生,並全面啓動新教師“攀登者”計劃,通過採取以校爲本的“沉浸式”培訓和以賽代訓的“教育教學基本功”大賽等方式,進一步強化師德修養和專業素養,爲高中擴招增容做好新一代人才儲備。二是創新“雙培養項目”。充分挖掘區域內優秀教育智慧及管理經驗,分層分批輻射全區各學段的管理隊伍和教師隊伍,有效推動區域內校際師資均衡配置。着力培養優秀的學校中層幹部,儲備區域強大的幹部力量,打造優秀的師資隊伍,爲學校發展、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了堅實的保障。三是借力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提升全體教師的智能素養,將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打破知識、學科、人員、地域壁壘,通過個性化知識推送、項目式學習、跨學科主題研討等方式推進新課程改革,滿足學生全面發展需求。

(作者系瀋陽市和平區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

《中國教育報》2025年04月18日 第09版

作者:胡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