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不在自己來!最早的無人商店「泡麵自動販賣機」

自動販賣機快速便捷,深受民衆喜愛,更有泡麪業者加入戰局搶商機。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3/02/11 徐世經攝影)

若要說起24小時經營的無人商店,最早就屬「自動販賣機」。自動販賣機在公共場所、學校裡、路口轉角販賣着各式各樣的商品。1980年代自動販賣機廣泛出現,甚至還出動警察取締,其中有一款令人懷念的販賣機,那就是「泡麪自動販賣機」。

泡麪自動販賣機是愛吃宵夜學生的最愛,特別是冬天的夜裡,在學校角落投幣買碗杯麪,只需要熱水就有一碗又香又溫暖的湯麪,現在想起來,都忍不住想趕緊泡上一碗。然而,現在泡麪自動販賣機設置在學校有食品安全與健康的考量,擺設在騎樓或人行道也時常遭取締,泡麪自動販賣機在臺灣已經成爲很少見的風景。

自動販賣機出現的時代背景要回顧到民國63年,臺灣國民的平均所得已突破六百美元,人們的消費需求與能力逐漸提升,但也因爲忙碌,生活步調加快,更方便、快速的服務成了銷售的重點之一,部分業者開始進口少量自動販賣機機臺試探這項通路的銷售能力。

70年代,有鑑於歐美日的快速發展,在71年將自動販賣機的製造納入「策略性工業」予以獎勵,大同公司就曾設立生產線、準備投入市場。不過在當時,環境卻與政策無法互相配合,國內自販機業推動一度停頓。民國75年以前,自動販賣機尚未突破一萬臺,銷售產品也只有杯裝冷、熱飲和罐裝飲料。

後來,飲料業者重視行銷通路的經營,不少企業投入自動販賣機市場,像是今日許多飲品大廠:統一、味全、黑松、養樂多及味王等,設置臺數大約有5千臺,休閒零嘴食品業也更進,直至民國80年4月,自動販賣機總數量已達到五萬臺,但還是飲料機臺四萬臺爲大宗,其他有泡麪、麪包、炸薯條、面紙、香菸、報紙等,商品越來越多樣化。

臺北市新公園內自動販賣機,提供多樣食品供大家選擇,有泡麪也有熱飲等,學生吃的津津有味。(1986/02/25 本報記者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