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務工39年,其子去38軍報到才知,尚在人世的父親竟是“烈士”
位於黑龍江省巴彥縣興隆鎮的一破舊屋中,一位頭髮花白,衣裳破舊的老人此刻做着一生中最
重要的決定
,擡眼望去小兒子黯淡的神色,終是咬牙緩道:“明天跟我去河北保定軍事駐紮地。”話畢便不管對方詫異的神色自顧閉眼,
似是哀嘆似是追憶
經過老人決定,父子
風塵僕僕地
來到駐紮地門口,但遲遲沒有動作,那衛兵心裡奇怪,走過去
溫和
詢問起老人,只見老人更見不安,神色
掙扎
似是不知如何開口。見狀,衛兵只能叫部隊領導謝幹事過來。老人見是主事的,一改異色,將懷中貼身藏的殘疾證與一小學課本,並溫聲道:“我叫李玉安,是335團的戰士!”眉眼間的自豪涌入出來。
謝幹事聽見甚是熟悉的名字,接過他手中的物件,看到那本課本書頁已習慣自主張開,一看是打開那篇
《最可愛的人》
的文章,定睛一瞧李玉安的名諱
赫然
出現在七位烈士名字中,謝幹事瞬時激動地握住老人的手,原來已“犧牲”40餘年的壯士,現在安然回來了。但隨即便問其這麼多年在何處,又爲何現在纔回來?老人瞬默又緩緩開口將事情原委
娓娓道來
原來在
抗美援朝
的第二次戰役中,由彭德懷將軍的指揮下
使用戰略
,要將幾十萬聯合國軍引入包圍圈,我軍
四面八方
潛伏着,這無疑是場浴血之戰,每位戰士神色緊繃,凝神等待着敵軍“入甕”。在美軍逃走的必經之路——
鬆骨嶺
,在這裡伏擊的便是33團李玉安所在的部隊,他們深知這裡是重要地點,不論付出多大代價都要攔住過嶺的敵人!
在轟隆的敵機響起這場戰役就此開始,在幾輪
槍林彈雨
攻擊下李玉安部隊已將子彈、炸彈用光,但敵軍如打不盡的殭屍
源源不斷
地來。他們都知鬆骨嶺是必經之路便死命往33團進擊。雖沒有了炮彈但33團持着大刀就往他們身上招呼着,戰鬥力並不比炮彈相持低。
直到大刀已經微卷,也只剩下李玉安和幾位戰士,望着還有幾羣敵人他們髒污的臉上當是
視死如歸
,抓着還保存下來的幾枚炸彈往外擲去,瞬刻就是殘肢亂飛一陣陣
哀嚎
,在李玉安又擲了枚手榴彈後準備俯身躲擊時,突覺手臂一陣發麻,之後一片黑暗襲來他不受控制
的暈厥
過去。
待李玉安悠悠轉醒已是戰後,血腥腐臭味
撲面而來
,望着周圍血流成河的
慘劇
,目光觸及到已戰死的好友他
悲痛欲絕
,還未從悲痛裡走出便恍惚中被發現他的朝鮮兵擡到醫院救治,之所以會暈厥是因爲敵人的子彈打中他腋下震暈死過去,子彈險些打穿心臟還斷了兩根肋骨,經過開胸手術才從死亡邊緣拉回。
在傷好之後他再也行動不便,卻一心想重回戰場爲國效力,但都被上級駁回,想讓他復員回家好好休息。李玉安雖不願但也深知自己身體,淚別了熟悉的戰隊回家,離開之前他未拿發放的錢財
一分一毫
,回家後也從未跟人
透露
身份,還做起一名糧庫倉管。
他守着糧倉一守就是38年,當別人拿些菸酒想讓他照顧時都被他嚴厲地駁回,想偷拿國家的糧食沒門!在一天放學後的兒子拿着課本打開那篇《最可愛的人》,指着其中名字
疑惑
地問這個人是不是他時,李玉安擺擺手道:不過是
同名同姓
罷了。
但當夜卻拿着課本看着那頁望了許久,原來那篇課文正是那時的戰地記者含淚所寫,33團幾乎
全軍覆沒
只留下他與其餘戰友8人。原本他想把這秘密死守着,隨着兒子想去當兵
爲國效力
,他自然全力支持,但不知怎麼那上面的審覈結果遲遲沒有消息,在心中一番
天人交戰
後才終於
亮出身份
請求上級領導能夠批准。
謝幹事聽完不敢耽誤,將情況報告給了上級,但
好事多磨
在兩個月後一直沒有消息,李玉安再次回到駐紮地,當時軍中正在開
慶功會,
謝幹事當即請他上臺,對着臺下一張張
朝氣蓬勃
的年輕戰士,激情介紹着他們的榜樣
巾幗英雄
說完臺下掌聲雷動整整持續了幾分鐘才漸漸消散,李玉安望着他們敬畏肅穆的神色猶如瞧見了當初33團的那羣戰友,不禁紅了眼眶。突然想到還未參軍時的自己,他出生在河南的普通農民家庭,那時的孩子沒有
無憂無慮
,爲了吃飯在很小的時候就要幫着家人幹活,他還在地主家幫工但還是在漂泊,並沒有穩定的工作。
在16歲時,在別人的介紹下來到一座礦場工作,那裡正是日本人建立的,當然在他們眼裡這些來幹活的中國人就是
奴隸
,如果膽敢停下休息就會被他們手中的鞭子打得
遍體鱗傷
。在抗戰時期這些醜惡的嘴臉他看得太多太多,心裡已是
厭惡至極
,終於在許許多多戰士的拼死守護將那日寇趕出了國土,那時舉國歡慶的同時國內戰爭也
一觸即發
他聽聞在東北涌現一羣以人民爲中心的人,他們叫共產黨,他們將土地分給貧困的農民讓他們不再捱餓,這般爲國爲民引起李玉安的
敬仰
,當解放軍招兵時他
毫不猶豫
的報名,之後憑着優異的成績,和優良的作風第二年便入了黨,跟着部隊參加了許多戰役,如渡江戰役、平津戰役等,還曾立下一等功。
憶起往事他已是
淚眼婆娑
,待兒子入伍後他便不辭勞苦到各處學校去演講,但從不提起自己是李玉安,也從不對自己
特殊對待
,在一次要補拍鏡頭時麪包車的座位不夠他就招呼着擡攝像機的工作人員坐,還心疼道“這麼大點的娃娃拿着那麼重的東西,快坐下吧。”在場的人不禁都心頭一暖。
他永遠爲人在考慮,當小鎮的路還是泥地時,一下雨便會讓路極其難走甚至還出現過交通事故愁得當地百姓苦不堪言,他立即就向上級彙報但心知這路也是等不得人的,便顧不得槍傷
一瘸一拐
的走出門籌錢,不知受盡多少白眼才終於籌齊錢,也終於可以修路了,
遺憾
的是還沒看見到新路修好,他就因病不幸離世,享年73歲。
結語:
在兒女們清點遺物時便看見一封
泛黃
還未拆開的信封,拆開來看是一段是當時戰地記者向政府提名李玉安是位英雄希望能給他家庭生活上的幫助。很明顯,他並沒有拿給政府呈報,而是選擇用自己掙取的58塊生生養活着一家8口人。
登時,屋裡響起一片
隱忍
的哭聲,他們由衷地爲自己的父親感到自豪和
驕傲
!已入伍的小兒子更是泣不成聲,他就說嘛,怎麼可能同名同姓,也感到肩上的重任,他會帶着和父親的信仰一起守護這片他們熱愛的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