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皓明/山友不幸罹難團員有責嗎
▲登山團的山友間對於彼此都具有保證人地位,也就是說,團員間有主動防止其他人登山危險結果發生的義務。(圖/CFP)
登山是臺灣流行的運動,但不幸的是,常見山友在山中遇難的新聞,像前一陣子的畢羊單攻團,其中就有一名山友成員因過程落後而不幸罹難。在法律上,登山團的同行成員是否也有相關責任呢?
山友的死亡已是事實,要討論同行的山友有沒有過失致死的責任,首先要先確定同行山友是否有防止結果發生的義務。如果有此義務,那要採取什麼樣的救助方法,纔算是已經盡了義務而沒有過失?
登山團間相互有保證人地位
上面所說的防止結果發生的保護義務,在法律上來說就叫做「保證人地位」。如果有這樣的保證人地位,而沒有去做防止結果發生的行爲,就要對結果負責。
而法院大多認定一起登山的山友成員間,對於彼此都有這種保證人地位,也就是說,登山團成員間有主動防止其他人登山危險結果發生的義務。而這次畢羊單攻團的成員間對於這個落單的死者,原則上也是有這種保證人地位的。
既然登山團成員間因保證人地位而互相有保護義務,要怎麼做纔算是盡了保護義務呢?其實這要綜合個案的情形判斷,山況、各山友的狀態、互相熟悉的程度,以及有沒有期待可能性等等,都是考量的因素。
這次的畢羊單攻團,死者是因先出山的山友報請搜救才被發現,如此山友的報請搜救行爲是否已經盡防止義務了呢?就事實看來,入山後,因爲進度不同,登山團拆作前四後三的兩小組進行,死者是在後三那組中的一員。過程中,前四的成員對於後三成員狀況應該是不能即時知悉而救助的,而前四的成員出山後不久便報請搜救,應該已經是當下唯一能做的事,所以已經盡了保護義務了。
而後三的兩名成員稱,死者跟他們一起行動時擅自脫隊,無法攔阻,加上當時山勢險峻,已自顧不暇,無法再關切死者的狀況,可知對於這兩名成員的救助行爲也是不可期待的,所以即使沒有救助行爲,也不該認爲違反防止義務而有責任。所以6名同行團員原則上都沒有過失致死責任。
登山本來就是高危險運動,最好有一定登山經驗再參加,而相關保護措施也要準備好,以免憾事發生。登山團間雖然並不一定會對彼此的山難結果負責,但互相叮嚀、等待與協助仍是不可或缺的,這樣才能安全地享受登山樂趣。(本文轉載自律師談吉他粉絲頁)
好文推薦
雷皓明/撒錢可以撕錢不行,別跟錢過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