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計髮卡逼近1.2億張,透視中信信用卡半年考的承壓指數

信用卡業務是銀行向零售業務轉型的“主力軍”。隨着15家A股上市全國性銀行(含6家國有行、9家股份行)的半年報出爐,多家商業銀行出現了信用卡流通卡、流通戶、交易額收縮的境況,其中9家不良率上升,股份行陣營中則有8家銀行信用卡貸款餘額均較去年末下滑。

作爲信用卡頭部發卡行,總部在深圳的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半年考成績單”,成爲行業機遇與挑戰的“風向標”。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信銀行信用卡累計髮卡11963.00萬張,逼近1.2億張,較去年末增長3.56%,增速有所減緩。不過,近年來中信銀行信用卡髮卡量增速已逐步放緩。2019年至2023年,該行信用卡累計髮卡量同比增速分別爲24.26%、11.16%、9.40%、5.21%和8.37%,僅去年增速有所好轉。需要注意的是,該行並未公佈流通卡的數量。

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中信銀行信用卡貸款餘額5040.91億元,位列股份制銀行信用卡貸款餘額第二名,僅次於招商銀行的9193.38億元。

不過,在市場變化和新規施行的雙重因素作用下,銀行信用卡業務發展面臨低谷期。南都灣財社記者留意到,與2023年年末相比,中信信用卡貸款餘額、信用卡交易量和業務收入均出現負增長,不良貸款餘額減少,不良率較去年末微漲。

按照半年報,中信信用卡交易量12410.72億元,同比下降8.44%。隨着開卡量和交易量陷入瓶頸,信用卡業務收入也開始走下坡路。上半年中信銀行信用卡業務收入286.77億元,同比下降3.37%。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該行連續第二年出現交易量和業務收入的負增長。

實際上,在公佈半年報的9家上市股份行中,不只是中信銀行,大多數銀行信用卡貸款餘額均有下降。其中,降幅較去年末最大的是光大銀行,下降了10.93%。興業銀行、浦發銀行、華夏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和招商銀行信用卡貸款餘額較去年末降幅8.23%、6.58%、4.54%、3.19%、2.67%和1.76%。

不良率指標也值得關注。據南都灣財社記者觀察,受經濟復甦緩慢影響,銀行業面臨的經營環境複雜性和不確定性依然存在,信用卡客戶收入水平與還款能力下降,信用卡行業資產質量整體承壓。截至報告期末,中信銀行信用卡不良貸款餘額129.41億元,較上年末減少了2.57億元;不良率2.57%,較上年末上升0.03個百分點,資產質量整體保持平穩。

對此,中信銀行方面也有解釋:通過穩健的風險管理策略和精準的授信及用信環節控制,持續優化了客羣結構與資產結構,以保持業務的風險可控‌。

作爲參照,招商銀行信用卡不良貸款率爲1.78%。在信用卡不良貸款率變化幅度上,興業銀行和平安銀行的信用卡不良貸款率有所下降,分別下降0.05個百分點和0.07個百分點,浦發銀行和民生銀行分別上升0.13和0.26個百分點。

在“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主基調下,投訴指標也是近年來比較受監管部門重視。

南都灣財社記者看到,上半年中信銀行收到監管通報轉辦投訴620筆。投訴涉及的類別中,信用卡業務投訴佔比爲76.28%。不過,在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深圳監管局去年8月底披露的“2023年上半年深圳銀行業消費投訴情況”看,有關信用卡類投訴量居高不下。通報顯示,在業務範圍覆蓋全國的在深中資總部銀行機構中,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上半年投訴量爲3405件。記者注意到,與上一年度同期相比,該行信用卡投訴量已出現較明顯下降。

據記者觀察,隨着信用卡新規全面實施的展開,聯名信用卡停發、新增髮卡量降低、信用卡消費規模下跌、不良資產率走高等現象屢見不鮮,這意味着這個市場已經告別粗放增長,“精耕細作”成爲必然。

新規之下、“紅海”之中,各銀行機構尤其頭部銀行的信用卡板塊如何探索新路徑?

“商業銀行出現信用卡相關指標下降的情況,主要原因在於因爲大行信用卡本身基數較大,在去年市場低迷及嚴監管的兩重因素作用下,大行逐漸轉變經營策略,不再單純追求信用卡規模的擴張,這也使得髮卡量及其增速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有分析人士提醒,髮卡行要充分挖掘消費者的剛性消費需求,尤其對年輕用戶的消費行爲和習慣瞭若指掌,由此賦予產品相應的功能和用戶權益,並減少潛在經營風險。信用卡機構還要打造“卡片+信用卡手機應用+場景+權益”的一體化經營體系,提高科技含金量。

採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盧亮 實習生 李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