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弱勢失業者中途之家」協助新人生的開始

文/理善國際關懷協會

這天一早他着輕裝正在打掃庭院,身旁有一隻狗陪伴着他,親切地和人打招呼,看着筆者相機主動而淡然地說着自己過去玩攝影的故事…他曾是遊民,現住在中途之家,平時白天外出工作,晚上在這裡住宿,與其他相同背景的人共居生活,遵守這裡的生活公約,一同準備脫貧及自力更生。

財團法人昌盛教育基金會(下稱基金會)民國一○○年成立萬華弱勢失業者中途之家,這是就業安居脫貧的計劃,協助無家者重新就業自立,進而脫貧的方案服務

※提供一個短暫遮風蔽雨的「家」,幫助無家者找回自信重返社會

「脫遊」需要住宅、就業、社會救助(含福利補助、醫療、食物等)這三個層面的支持,但臺灣在這三個面向都有缺陷,所以亟需政府補助民間辦理臺北市政府社會局自九十七年開始補助NGO辦理遊民收容,推出「補助辦理遊民夜宿外展訪視服務方案」,補助額度是每人每晚住宿費用二五○元,每個單位年度補助名額由社會局核訂。昌盛教育基金會就是一個與政府合作成立的中途之家,輔導弱勢失業者成功就業穩定其生活。

中途之家是一個小型化家庭化、社區化中繼站,選擇在萬華火車站是因交通方便,利於街友待業、就業;一旦街友入住中途之家,就不再是街友,而是有共居的夥伴。這裡的中途之家收容的對象必須是生活能夠自理、具有謀生能力經濟型街友,其入住須經訪視與社工專業評估,並提供專業處遇與服務。

因社會排除、歧視、污名化,常有人使用「流浪漢」、「流浪仔」、「羅漢腳仔」、「遊民」、「街友」等詞指稱,在這裡筆者用中性、去標籤的「無家者」來稱呼。

「無家者」的形成原因多來自「失業」,無業因此產生沮喪、焦慮、無助、無能、失落感、罪惡感。所以提供無家者一個短暫遮風蔽雨的「家」,給予固定的居住生活,才能專心謀職,早日重返社會。

中途之家的收容者在正式工作後,即給予就業生活補助金每天二五○元,期間爲一個半月,收容者穩定工作一個月後,即可開始存款脫貧。

※「給他魚吃不如教他釣魚」,幫助迴歸正常生活,減少社會問題

社團法人理善國際關懷協會於九十七年創辦時原名爲「中華民國就業創業服務協會」,創辦人寶山理事長就是爲促進弱勢者的就業服務而創立協會。

昌盛教育基金會成立萬華區弱勢失業者中途之家,這是一個就業安居脫貧的計劃,就是扶助街友遠離流浪貧困生活,讓街友數量逐漸減少,同時緩和或降低無家可歸者失業的衝擊,並防範因失業被犯罪集團利用作奸犯科危害治安,藉此減少社會問題,促進弱勢者的就業提升及穩定其生活品質。

基金會和本協會有着相同的理念就是:給他魚吃不如教他釣魚,所以對中途之家的就業安居脫貧計劃深感認同,協助弱勢者找到工作,穩定其經濟生活,進而找回自信重返社會,勝過散財型的金錢補助行善。

該基金會執行長何棋生爲資深的社工督導,長期投注心力於社會工作,運用社工專業協助政府解決社會問題,過去曾在創世、慈濟等單位對街友的輔導頗具成效。

※讓弱勢者有家可歸,用「理善」關懷社會,追尋幸福的契機

站在萬華火車站對面的艋舺大道上擡頭仰望這一處紅磚瓦老舊建築的天空,佈滿綠葉枝蔭,彷彿看到遊民抑鬱人生的新生。

中途之家隱身在這喧囂熱鬧的車站旁一隅,灰白二層的老房,門前綠樹微彎形成圓拱狀,這綠意顯得特別盎然有生命力

小屋讓因案入監獄服刑一、二十年出獄後連家人都找不到的無依者,有一張牀可棲,或是讓年輕時不照顧家庭中年失業無家可歸者,有一盞燈可溫暖……,讓弱勢失業者有家可歸。目前中途之家成立多年成效彰顯,近日有鑑於女性弱勢失業者愈來愈多,如何成立以女性爲主的中途之家是一項迫切又有極大挑戰性的社會工作。

用理善的精神關懷社會,讓一時處於弱勢的受困者,能自立脫貧,進而有能力理財,有實力追求人生的幸福。(社工師林冠報導)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週刊》945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www.moneyweekly.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