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武忠/解構候選人的選舉話術

作者李武忠(博)

每到選舉候選人總會端出一些老梗卻往往能發揮效果,於是政客們樂此不疲最終受害的卻是人民。在歷經扁馬執政的苦難後臺灣選民若真的想改變現況就不要再隨之起舞,對於候選人及其核心幕僚除了聽其言更要觀其行,不要再落入追逐「政治明星」「救世主」的迷失,選賢與能才能透過選票掌握自己的未來。

首先政治人物談論政策議題總喜歡冠上一個「新」字如新經濟、新農業、新臺灣人…彷彿這樣就可以跟過去的一切做出切割,不需要經驗技術的傳承。只是這樣真的就可以讓臺灣的經濟和農業活絡起來,年青人可以找到高薪的工作機會,農業諸多問題可以迎刃而解,臺灣就可以避開中國的龐大陰影嗎?何況許多政策還是新瓶裝舊酒,甚至沒有比現有措施高明,能不能經得起檢驗相信歷史最終會給出答案。有時老酒老友老伴是可以給人生增添韻味

其次「準備好了」也成爲候選人喜歡的廣告詞,展現自信沒有不好,但是當選後真正掌理國政時卻頻頻露出馬腳,事後證明只是準備好當官而不是爲人民創造幸福,最終還是會遭到民衆唾棄甚至影響該政黨後續提名的候選人,馬總統就是最典型例子

再者是「轉型正義」,許多在野人士在選前喜歡批評社會現存諸多不公不義現象,還信誓旦旦要貫徹轉型正義,但是當選後還是靠向財團、繼續酬庸肥貓有增無減、預算繼續浮編…經過20多年歲月轉型正義還未成功,充其量只是政客用來爭取選票的藉口卻很管用。因爲臺灣選民很容易遺忘纔會讓政客一再得逞,民衆在抱怨日子越來越不好過的同時,是否也應該反省孰令致之?

還有是推出「政策白皮書」,每逢總統大選,各政黨候選人均會邀請學者專家政務官員抄抄寫寫弄出厚厚一大疊所謂施政白皮書來顯示其治國能力,姑且不論其中內容多所雷同,選後這些號稱治國藍圖的政策白皮書不是被束之高閣就是講一畚箕做不到一湯匙,(馬總統的633就是一例),效果有限,會寫政策白皮書並不等同於有治國能力,選民不要輕易被唬弄。

最後是下鄉Long stay或Home stay,候選人若真的想要了解民情平常就應該勤走基層瞭解各行各業的心聲,而不是等選舉到了纔想到下鄉,連摘水果、插秧都顯得生澀不自然無法感動選民。

民衆若不想再食不安心,人禍不斷,不想讓財團治國,就不能對政治疏離,必須對政治有心有感,而瞭解選舉慣用話術才能不爲所惑並在選舉時做出明智選擇,即便只當一天頭家也要當的稱職!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經濟系教授。本文爲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思想可以無限大--歡迎加入「88論壇」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