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今年95歲,主席接見他時曾問道:有上海,那有沒有下海呢?

在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兩名很重要的物理學科學家。一個是楊振寧,一個是李政道,楊振寧在國內知名度很高,其特殊事蹟被媒體廣泛報道,很多的人都認識楊振寧。對於李政道大部分的人是不認識的,其中的原因應該就是李政道過於低調吧,其實李政道是一個在科學研究上很有成就的科學家。

當年的李政道是和楊振寧一起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只是楊振寧比李政道的知名度要高一些。和楊振寧一樣,李政道也是去美國求學,最後留在了美國。李政道從小就對物理學有着濃厚的興趣,從小時候開始,他就開始鑽研物理學,並且立志於將物理學發揚光大。

一、有着極高榮譽的物理學家

戰爭時期,李政道就讀於西南聯大,西南聯大當時聚集了衆多學者,而這也奠定了將來中國科學發展的基礎。李振道在西南聯大學習了幾年,將物理學融會貫通。

由於當時中國還是戰亂社會,對於一個一心一意研究學術的科學家來說,外界環境是不允許的。就算是建國初期政治環境穩定了,可是中國當時的技術,並不能支持李政道的研究,如果繼續留在中國,那麼他的學術研究估計並不能取得太大的成就,他陷入了曾經和楊振寧一樣的困難抉擇中。

後來在老師的建議下,李振道去了美國,他在美國大學裡面開始了自己物理學的研究,也就是在此時,他發現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理論,和楊振寧一起拿下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爲了更加方便自己的研究,李政道加入了美國國籍。

有一些人不明白,僅僅是做一個研究而已,爲什麼要加入美國國籍。其時加入美國國籍可以給李政道帶來更多的方便,首先因爲是中國國籍,美國人自然會有所提防,加上當時獨特的政治環境,擁有一個美國國籍在美國將會很方便。

二、加入美國國籍

李政道就是這樣想的,儘管自己已經成爲了一名美國人,但他無時無刻想的都是回到自己的祖國。戰爭結束過後沒多久,就爆發了美蘇冷戰,中國成爲了美國的對立面,當時美國對中國實行了戰略封鎖,我們出不去,外人也輕易進不來,當時的李政道被這樣的局面困住了。

慢慢地,中國和美國之間的關係也逐漸好了起來,伴隨着尼克松訪華的一系列事情發生,中國和美國之間也開始了經濟交流。李政道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回國機會,如果這時候不回國,那麼將來的她想要再回國就是難上加難了。在宣佈中國和美國簽訂貿易條約的那一天起,李政道就決定收拾收拾回家了。

回到國內之後,他首先來到的就是一些高校,他仍然掛念着中國物理學的發展,他也致力於將自己研究的物理學帶回國內,教授給更多的孩子,當時他參觀了很多的高校,不少的學者都對他有印象。

李政道回國,這件事情也被我國的高層領導人知道了。第二天,李政道就收到了一個消息,說是毛主席想要見他一面。這讓見慣了大場面的李政道突然有些心慌,能夠受到主席的接見,這是多麼大的榮譽,他在學術上可謂是一帆風順,什麼驚濤駭浪都經歷過,但被毛主席這樣的大人物接見還是第一次。

三、和毛主席會面

兩個人一開始見面的時候,李政道十分的緊張,爲了緩和緊張的氣氛。毛主席就開始了我們中國人最喜歡的嘮家常環節。在這個環節中,毛主席主動地問李政道來自於哪裡,李政道說自己曾經是上海人。而這個時候主席開了一個玩笑,他問李政道,竟然有上海,那有沒有下海呢?開始的時候,李振倒是懵了一下。

他並不知道毛主席這句話是何意,而之後毛主席爽朗地一笑,說下海是個鎮。很快李政道也發現了,毛主席只是在和他開玩笑,也是因爲這次的玩笑,讓兩個人從緊張的氣氛中緩和了過來。兩個人相談甚歡,還對中國未來的科技發展提出了很多的建議。

李振道即便是美國國籍,但他永遠都知道自己是一箇中國人,是他永遠都不曾忘記的,就算是在美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李振道最終還是選擇回到了國內,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

李政道和楊振寧在國內的風評截然不同,這也是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離開了祖國,但是卻能夠不忘本,這打臉了多少留學生,況且以李政道現在的水平,就算是不用回中國,也能夠受到很好的待遇。可是他始終不會忘記的是祖國的培養。他知道如果不是祖國,奠定了他對於物理學的熱愛,那麼今日的李政道也不會如此優秀。

做人最重要的是不能忘本,近些年來,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很多的留學生去了國外之後,就不願意再回復他們,總是會被外界的一些思想所吸引。誠然,努力向上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在向上爬的過程中,忘記了自己的本源,忘記了自己的根,這就是不可取的。

四、總結

一個人只有永遠記得自己的身份,纔不會迷路,也同樣的一個人,只有知道自己爲什麼而努力,才能夠不偏離方向。作爲中華民族的一份子,要始終都記住自己是一箇中國人,如果連這個東西都記不住的話,這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

一個人如果忘了自己的根,只知道追尋夢想,就此忘記了自己曾經的承諾和誓言,這樣的人在未來註定也不會有大成就,他們也同樣會被其他的利益所吸引,做一個背信棄義的小人。同樣,希望所有人都能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近,也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在追求夢想的路上,始終不忘初心,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