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經濟亮麗不包括你:中產階級消失之謎

多數人薪資原地踏步,物價越來越高,房價更高到只能瞻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主計總處日前公佈「家庭財富調查報告」,幾個數字讓人心驚。其一,最富的廿%家庭,平均財富達五一三三萬元;最窮的廿%家庭,平均財富僅七十七萬元,兩者差距達六十七倍。這數字,比起卅年前僅十七倍之差,顯示臺灣貧富差距的急劇惡化。其二,二○二一年底全臺平均家庭財富爲一六三八萬元,中位數爲八九四萬元,卻有七成家庭的財富低於平均值。臺灣的財富,越來越集中在少數人手中,這是令人不安的現象。

除了貧富差距急劇擴大,更可怕的,是中產階級的快速消失。在五分位數中,卅年前,最富有廿%的人擁有全臺四十九%的財富;如今,他們則掌握了六十三%的財富。被稱爲「中產階級」的第三及第四等分四成家庭加總,僅擁有卅%財富,比卅年前驟減八個百分點。一加一減之間,富人掌握的財富和話語權大大升高,而中產階級則加速沉淪,失去了社會中間的支撐力量。更遑論,最窮的廿%家庭僅擁有不到全臺一%的財富,已如同泡沫般載沉載浮。

民進黨或許會辯稱,近年執政黨多次調高基本工資,目的就是在照顧低薪階級。沒錯,提高基本工資確有助於拉擡低薪階級的所得,但對一個制度明顯不公的社會,若不從稅法和再分配製度上作出改革,調高基本工資只是聊勝於無。事實上,因爲民進黨屢屢調升基本工資,製造了政府「照顧弱勢」的假象,反而遮掩了中產階級薪資停滯不前的問題。

根據主計總處統計,過去十年,最低薪者的薪資成長了卅二%,最高薪者的薪資成長了廿五%,而中產階級薪資只提升了十七%。這種現象,稱之爲中產階級遭到「夾殺」,並不爲過。蔡總統曾向媒體記者說,要爭勞工權益,「去跟你們老闆說」。賴總統當閣揆時也說,勞工若不滿意薪水,可以向資方要求「你給的薪水不夠多」。他們都忘了,自己手上握有調節財富不公的權力,可以透過制度改善幫助辛勤的勞動者爭取相應的報酬,結果卻眼睜睜看着中產階級墜落。試問,一個過半年輕人不必納稅的國家,真的是幸福國度嗎?

別忘了,臺灣近年的產業結構已有很大變化,經濟的光鮮亮麗,幾全靠着臺積電爲首的半導體業在發光發熱。目前,臺積電約佔臺股市值的卅六・五%,臺股的哀樂幾全被它牽着走;其年營收佔我國GDP比重約一成,一年繳稅一千多億元,爲政府帶來龐大穩定收入。然而,國家經濟過度倚賴一家公司,當然也是危險的。尤其,在半導體的熾熱炫目光環下,遮掩了許多傳產及中小企業無法順利轉型的困境。這些產業的員工原本屬於中產階級,卻不斷向下滑動,執政者能裝作看不見嗎?

中產階級是一個社會安定及鞏固的支柱,而臺灣中產階級的弱化乃至消失,是極嚴重的警訊。從蔡政府到賴政府,不斷假藉臺積電的光芒炫耀自己的經濟成就,卻忽略臺灣原本維持得不錯的均富社會正嚴重傾斜,這是短視近利的作法。臺灣經濟亮麗,但多數民衆卻無法分享,這顯非健康的發展。而民進黨多久沒有談過公平正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