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梅雨天無縫銜接到連續高溫天,浦東這家醫院連續三天搶救中暑病人!這位老伯中暑後,體溫高都溫度計爆表

7月7日下午,住在川沙合慶的陳老伯在家裡陽光房打掃時暈倒,所幸家人及時發現,撥打120送往浦東新區人民醫院急救。送到急診室後,專家們發現醫生迅速評估了陳老伯滿臉通紅,意識模糊,更讓人憂心的是,最高42度的體溫計爆表,老伯的體溫“HI”至無法測出。從上週五至今,浦東新區人民醫院急診搶救室相繼接診了近10位中暑患者,其中不乏在自留菜地務農熱暈被村民發現的,也有拾荒老人不甚體力突然暈倒的。

浦東新區人民醫院急診與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秦龍指出,從“梅雨桑拿房”無縫銜接到連續高溫天,人的身體沒有緩衝,無法迅速適應新的極限模式。如果再反覆進出空調房,的極易引發中暑。

中暑搶救時刻繃緊了弦,冰毯、冰帽、冰袋備足

已連續三天,浦東新區人民醫院急診搶救室連續都接收到中暑病人。針對高溫天氣,急診搶救室備足了急救“裝備”,冰毯、冰帽、冰袋、冷藏生理鹽水等均能在緊急情況下隨時取用醫,務人員也時刻繃緊了弦。

從救護車上接下陳老伯後,搶救室的護士們動作麻利,一邊迅速連接心電監護儀,一邊爲患者建立靜脈通道,準備輸液降溫。

“快!準備冰鹽水靜脈輸注、鼻胃管灌注、冰牀、冰袋物理降溫!”護理人員緊密配合,有條不紊。他們將陳老伯移至低溫冰毯上,同時在其腋窩、腹股溝等大血管處,以物理降溫的方式幫助降低患者的體溫,同時不斷使用醫用酒精爲其擦拭身體,幫助散熱,汗水溼透了她們的額頭和後背,但手中的動作卻一刻也未曾停歇。

醫生緊盯着監護儀上的數據,時刻關注着陳老伯生命體徵的變化,同時冷靜地調整着治療方案。 “再加大補液量、緊急氣管插管接呼吸機!”整個搶救室瀰漫着緊張的氣氛,每個人都全神貫注,不敢有絲毫懈怠。經過一番緊張而激烈的“戰鬥”,陳老伯的體溫終於開始下降,意識也逐漸恢復。

所幸,這些病人被及時送至醫院急救。浦東新區人民醫院最新透露,目前大多患者經搶救留院觀察後離院,但仍有兩位中老年重症中暑患者轉至重症監護室繼續治療。

梅雨後突然進入高溫,今年中暑病例高發

連續的高溫天,上海多家急診室都有接收到熱射病患者。7月4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松江醫院接診了一例熱射病患者,該患者從事戶外保潔工作,入院時已昏迷,體溫達到40.9℃。

同一天,浦東醫院急救重症科搶救了4名“熱射病”患者。患者年齡在40歲-70歲,均爲長時間在高溫下室外工作後倒地,120送達搶救室時處於昏迷狀態,四肢抽搐,全身無汗,大小便失禁,測體溫≥42℃,病情均十分兇險。

中暑是由於人體在高溫、高溼環境下,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汗腺功能衰竭和水電解質丟失過多而引起的。輕度中暑可能表現爲頭暈、頭痛、乏力、口渴、多汗等症狀,而重度中暑則可能導致熱痙攣、熱衰竭甚至熱射病,危及生命。

“就好比人突然進入一個強烈的運動模式,需要先要進行準備活動。從暴力梅模式到高溫模式,人體需要一個緩衝期,但是今年這個緩衝期沒有了。”秦龍分析,今年中暑病例高發,或與上海梅雨季節陰雨連綿,出梅後突然切換成35℃以上的高溫氣候,人們的身體尚未完全調節適應,極易引發中暑,“今年的上海梅雨季節一直在下雨,一直處於一種溼噠噠的狀態,人在黃梅天的溼氣本身比較重。出梅以後就迅速進入高溫高溼的狀態,特別是身體比較虛弱的老年人如果長時間在高溫下,體溫調節中樞就會失靈,特別容易暈倒,出現嚴重中暑情況,“再加上有些地方空調溫度調得比較低,人反反覆覆進出溫差比較大的地方,也很容易生病。”

預防中暑,首先要做好防暑降溫措施。

這些人特別要注意防暑

在高溫天氣裡,應避免在烈日下長時間活動和工作,尤其是中午時分。如需外出,應做好防曬工作,戴寬邊帽、太陽鏡,塗抹防曬霜,並選擇輕薄、透氣的衣物。

同時,要注意補充水分,定時飲水,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但切勿過度飲水,以免引起水中毒。此外,保持室內通風,使用空調、電扇等降溫設備,也能有效降低中暑的風險。

在飲食方面,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如西瓜、黃瓜、西紅柿等,既能補充水分,又能提供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避免食用油膩、辛辣的食物,以免加重腸胃負擔。

對於特殊人羣,如老年人、兒童、孕婦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更要加強防護。老年人由於體溫調節能力下降,兒童則由於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完善,都更容易中暑。孕婦在懷孕期間身體負擔加重,對高溫的耐受能力也會降低。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由於身體機能較弱,也需要特別注意防暑。

一旦出現中暑症狀,應立即採取措施進行救治。首先將患者迅速轉移至陰涼通風處,解開衣物,讓其平臥休息。用溼毛巾或冰袋敷在患者的額頭、頸部、腋窩等部位進行降溫。如果患者意識清醒,可適量補充淡鹽水或運動飲料。若症狀嚴重,如出現昏迷、抽搐等,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送往醫院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