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菜要價844元事件”被點名

本報訊(記者王薇)昨天,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2025年春節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報告顯示,2025年春節期間消費者吐槽主要集中於餐飲消費、文化娛樂、電商網購、文旅出行等方面。其中,餐飲消費佔吐槽類信息的39.03%,居首位。

據瞭解,中國消費者協會利用互聯網輿情監測系統,對1月28日至2月5日期間相關消費維權情況進行了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監測期間,共監測到“消費維權”吐槽類信息1451612條,佔“消費維權”總信息量的7.68%。此類信息體現了消費者對其所接受商品和服務的負面評價,兼具引發消費維權負面輿情的“敏感”屬性。

春節走親訪友、外出聚餐增多,餐飲需求旺盛,更易出現價格爭議、食品安全、服務糾紛等問題。監測期間,有關“餐飲消費”的負面信息共收集到566531條,佔吐槽類信息的39.03%,日均信息量6.3萬條。2月5日達到峰值,爲7.7萬條。報告點名了張家界一遊客遭遇出租車司機和飯店聯手宰客,兩個菜要價844元事件;辛巴帶貨880元海鮮大禮包,被消費者反映螃蟹解凍後全是黑水,無法食用事件。

春節期間,觀影、遊園等文娛活動頻繁,票務問題增多,價格上漲也引發吐槽。隨着《哪吒2》等優秀電影的曝光度增長,多地開始增加排片場次、新設觀影場所,但配套服務問題引起爭議。報告顯示,“文化娛樂”佔吐槽類信息的24.98%,日均4.0萬條,位列第二。報告點名了縣城影院推無座票,售價與有座票相同等現象。

另外,在電商網購和文旅出行方面,報告關注到了消費者發現商家虛假髮貨,攬收記錄轉運記錄都能造假的新現象和乘火車旅客“買短乘長”過多,造成有票旅客無法乘車的怪現象。

中消協表示,在春節消費的繁榮景象下,因價格虛高、服務縮水,供需失衡或引發信任危機等問題需引起關注。建議各地市場監管部門應着力構建“未訴先辦”“防患未然”的工作機制,切實提高監管的前瞻性和主動性。如對餐飲、景區等進行動態價格監測,對異常波動實現及時追溯快速響應;同公安、交通等部門實現智能聯動、數據共通,及早發現遊客高峰、景區擁堵、運力缺乏等徵兆,進行有效疏導和資源調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