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建章:告別父系社會
本站研究局稿件未經同意禁止一切媒體轉載,包括友商。內容不構成投資決策。
作者|樑建章(攜程創始人、本站研究局專欄作家)、黃文政(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特邀高級研究員、本站研究局專欄作家)
今天是三八婦女節,如今女性的地位相對於傳統社會已有巨大的提高,但是我們離男女徹底平權仍有相當距離。至少從觀念上來講,人類現在仍處於父系社會。在很多人的思維定勢中,父親是默認的主要經濟來源,也就是所謂的一家之主,其中最重要的標誌,就是大多數兒女都會跟從父親的姓。但實際上,被很多人視爲理所當然的父系社會,屬於人類進入到農業社會之後的產物,總共大概有幾千年的歷史。如果放到整個人類社會數以百萬年計的歷史長河中,這段歷史其實非常短暫。
在農業社會之前,人類存在大量母系社會。那時人類的主要生活方式是採集和打獵,男性主要負責打獵,女性則承擔採集的工作,提供穩定的食物來源,當然女性也同時承擔了生育和大部分撫養小孩的工作,家族按照母系氏來傳承,所以中國人的遠古時期的姓氏都是女字旁。後來人類創造出了農業,由於農耕對於參與者的體能有高強度要求,使得男性在體力方面的優勢得以發揮。另外,人類在農耕社會定居以後,安全保障和戰爭的重要性隨之提高,進一步強化了男性的體力優勢。所以說,父系社會其實是最近幾千年農業社會中基於農耕和戰爭技術的產物。但隨着人類普遍進入到工業社會,這種技術因素正在發生根本的變化。在現代社會中,體力勞動逐漸被機器取代,戰爭機器也在發生變化,男人在體力方面的優勢也許只有在奧運會上才特別有用,這將導致男女的地位會發生根本的變化,很有可能重新回到“母系社會”。
當然,我們所說的“母系社會”,並非原始社會的那種狀態,而是相對於父系社會一種徹底平權的社會。在“母系社會”裡,女性完全也可以成爲家庭的主導者,包括擁有自主組建家庭和生兒育女的權利。確保在任何一種家庭價值觀念中,都能爲女性的生育和結婚提供友好環境。這種權利的獲得,並非來自於居高臨下的恩賜,而是與女性整體能力相匹配的一種尊重與保障。
現代社會廣泛使用自動化機械化的技術只有上百年的時間,男女相對能力的變化也處於初步展示的階段。但是從整體趨勢來看,女性在各方面的優勢必定會展現出來。首先在智力方面,女性絲毫不遜於男性。在全球的發達國家裡,普遍是女性的學習成績更好。中國也是如此,2019年,中國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研究生佔全部研究生的比重達到50.6%,普通本專科、成人本專科在校生中女生佔比分別爲51.7%和58.7%。除了智商因素之外,在情商和社交方面,女性也可能強於男性。女性參加工作的比例已經接近男性,北歐一些國家達70%,和男性相差無幾。一些國家女性政治家的比例已經達到一半左右。比如根據世界銀行提供的數據,在瑞典和芬蘭,女性國會議員的比例都已經超過了45%。有人說女性的頂尖企業家和科學家沒有男性多,但是女性的犯罪率也遠低於男性,所以從平均能力來說女性絲毫不遜於男性。
在其它能力大致相仿的前提下,女性還擁有男性沒有的生育能力。這應當成爲一種性別優勢而非負擔,與此相對應,女性會跟孩子建立起更加親密的關係,也更願意爲家庭付出。憑藉這些方面的優勢,女性天然就會成爲家庭中的主導者。況且,女性在壽命和健康方面也明顯具有優勢。
所以現代社會其實已經具備了迴歸“母系社會”的條件,可以預期女性的地位會變得越來越高。但現在爲什麼還沒有完全實現呢?我認爲這只是時間問題,由於慣性,社會上還普遍存在父系社會的傳統觀念,這些觀念並不適應正在進入的“母系社會”,會在這個過度階段引起很多陣痛。如果整個社會的擇偶觀念和政策制度跟不上女性正在成爲家庭主導者的趨勢,勢必導致結婚率和生育率的急劇下降。
婚姻市場失衡
迴歸“母系社會”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婚姻制度的挑戰。對於現代女性來說,家庭和丈夫已經不是必需品,女性更加獨立和強勢是這個時代的特徵,不婚不育在發達國家已成爲普遍現象。至於傳統婚姻制度的慣性思維,反而加劇了結婚率的下降。
傳統婚姻制度是父系社會的產物(一開始甚至是一夫多妻制度),傳統觀念的夫妻分工是“男主外女主內”,丈夫在外邊賺錢,妻子在家中操持家務。這種過時的觀念,使得很多現代女性在擇偶時,依舊主要考慮男方的學歷、財富和地位,而男性則更注重女性自身條件比如美貌溫柔等等。這種擇偶方面的不對稱性是父系社會的產物,不適合母系社會。而現代“母系社會”的擇偶標準應該倒過來,女性更看重男性本人的相貌和體貼程度,而男性應該注重女性的教育和能力(可以借鑑一些摩梭族的擇偶標準),女兒普遍跟媽媽的姓成爲一種新常態。當然每個家庭的情況不一樣,究竟男女如何分工,孩子跟誰的姓,都應該被包容和認可。
現在的問題是,女性擇偶時普遍要求男性的學歷和地位高於本人。但實際上,女性的學歷和地位正在全面超越男性,結果就是,哪有那麼多符合擇偶要求的男性?尤其當那些學歷條件較差的男性還不願意主動承擔家務時,勢必有大量的婦女因爲找不到合適對象而不願意結婚。對於中國來說,從農業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的速度非常快,可人們在擇偶方面的觀念卻嚴重滯後,更是在社會現實與思想觀念之間出現了激烈衝突。造成的後果就是,雖然中國的年輕男性人數在整體上比女性多出很多,但高學歷和高收入的優秀女性的結婚率迅速下降,導致大齡未婚婦女的人數激增。
生育率下降
結婚率下降本身不是一個大問題,這是女性在過時家庭觀念下的次優解。但對於社會來說,這會造成嚴重的低生育問題。要維持一個民族和社會的正常繁衍,平均一個婦女需要生2個小孩。但是如果有1/3的人不結婚,那麼剩下結婚的每個人生兩個,還不到1.5的水平,在人口經濟學中,生育率低於1.5就意味着人口迅速萎縮和老齡化的低生育率陷阱。這絕非危言聳聽,而是日本的現實生育率水平。其實在日本,那些有子女的婦女所生育的孩子數量並不少,平均生了2.1個。2018年日本的總和生育率是1.42,其中一孩生育率0.659,二孩生育率0.523,三孩及以上生育率0.238。但問題在於,日本竟然有1/3的婦女選擇不生小孩,所以總和生育率只有(1-1/3)*2.1=1.4。也就是說,由於很多婦女由於不結婚或很晚結婚而放棄生育,因此即便有孩子的家庭普遍有兩三個小孩,最後的生育率還是不到1.5。
不僅僅是日本,其他東亞地區的不婚不育問題也非常嚴重,而中國未來的情況將更加糟糕。中國的大城市的結婚率下降非常快,2013-2020年,我國結婚登記對數從1347萬對下降至813萬對。2013-2019年,粗結婚率從9.9‰降至6.6‰。中國的結婚率正在向日本看齊,而且中國生孩子的夫婦裡面只有一半會生二胎,所以中國未來的生育率比起日本還要低得多,少子化問題將是世界上最嚴重的。
傳統意義上的結婚和家庭逐漸趨於消亡,可能是非常難以扭轉的趨勢,因爲這就是母系社會的特徵。但是,不結婚的母系社會未必放棄生育。原始母系社會裡面,並沒有現代意義上的婚姻制度,但女性可以自己撫養小孩,她的其他家庭成員會來幫忙。北歐社會的結婚率很低(挪威的結婚率只有千分之四,比日本還低),但是單親母親家庭非常普遍,生多孩的比例也比較高。總體生育率是發達國家裡最高的,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瑞典在2018年的總和生育率爲1.76,丹麥爲1.73。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15年北歐國家普遍將相當於GDP3%到4%的金額用於家庭福利,其中包括給單親家庭的福利。同時,北歐國家的婦女就業率和婦女地位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可以說基本走出了父系社會。
這些例子很有借鑑意義,身處現代社會,女性在職業上具有不遜於男性的潛力,如果要讓女性選擇放棄或者延緩職業發展的一些機會,就必須在其他方面給與足夠的補償。另外,女性還承擔了生育小孩的大部分成本,收益卻由整個社會享用,所以無論從必要性還是公平性的角度,都應當讓社會福利傾斜於養育小孩的女性,北歐國家正是建設了這樣一種對女性友好的高福利社會,把女性對於家庭和社會的額外貢獻做了充分的補償,使得女性無論在事業上和家庭上都能夠充分的發展。在北歐國家,女性各方面的發展包括就業率幾乎和男性一樣,同時也避免了低生育率陷阱。如果要學習這些國家的成功經驗,,我們必須在相關政策上做出巨大的改變。中國所需要的資金投入可能遠高於這些國家GDP3-4%的水平,因爲中國的教育和房價的負擔更重,所以有必要投入5-10%GDP的資金纔可能爬出低生育率陷阱,形式可以是現金,減稅,住房補貼等。當然除了財務補貼,還需其他一系列的配套政策:
第一,要消除對單親家庭的歧視。當然,我們並不提倡在中國出現更多的單親家庭,包括從子女教育的角度來說,同時獲得來自父親和母親照顧也是更理想的模式。但與此同時,我們又必須承認一個事實,那就是中國正在出現更多的單親家庭。面對現狀,我們需要在政策和觀念上都消除對於單親家庭的歧視,避免他們在戶籍登記、入學申報等方面遭遇到額外的困難。實際上,在法國和北歐國家有超過一半的小孩是非婚生育,這些小孩並不都是人們想象中的意外生育,很多媽媽都是高收入和受高教育的婦女,她們在對社會保障有所預期的前提下,會主動選擇建立這樣的單親家庭。那麼在中國,如果一位職場女性做出類似的選擇,她和子女的權益應當受到與其他家庭同樣的保障,而不是讓“單親媽媽”成爲一個會遭遇到歧視性對待的名詞。
第二,擴大幼托服務。在中國,托兒服務嚴重缺乏。如果缺少託兒所,夫妻雙方很可能需要有一方暫停工作照看孩子,然而,越來越多的家庭需要依靠雙份收入才能足夠家庭開支。原國家衛計委的數據顯示,0-3歲嬰幼兒在我國各類托幼機構的入托率僅爲4%。如果把歐洲發達國家50%左右的入托率作爲目標,中國政府還需直接和間接地建設幾萬個幼托中心。
第三,爲女性提供友好的工作環境。實行彈性辦公和在家辦公,提倡企業允許員工靈活地安排工作時間和地點,尤其是孕婦和哺乳期的女性可以在家辦公。攜程公司十年前就嘗試允許部分服務人員在家處理客戶請求,工作效率和客戶滿意度反而提升了。最重要的是,這項措施特別受到剛生小孩的女性員工的歡迎。
第四,開放人工授精等輔助生育。女性最佳的生育年齡在三十五歲之前,對於三十五歲還未找到合適對象的女性,如果沒有技術幫助,就很可能會終生失去了養育小孩的機會。人工授精、凍卵和其他相關的輔助生育技術,能夠幫助這部分女性延長其生育的窗口期。應該尊重女性通過凍卵等其他輔助生育技術增加生育機會的權利,當然,法律上需要對此進行調整和規範。
結論:女性地位提高,人類告別“父系社會”是一個進步,特點是社會上女性和男性徹底平權。很多家庭裡女性起主導的作用,所謂的“母系社會”。這很可能會引起結婚率和生育率的快速下降。我們要及時調整男女分工和擇偶傳統觀念,而更重要的是,必須提供各種福利來幫助女性和家庭來撫養子女,進而緩解生育率危機。北歐國家能夠實現女性地位和社會福利同時提升,也成功避免了低生育率陷阱,值得我們借鑑學習。
值此女神節之際,祝賀和感謝女神們做出的貢獻!
本站研究局(微信公號:wyyjj163) 出品
本站研究局是本站新聞打造的財經專業智庫,整合本站財經原創多媒體矩陣,依託於上百位國內外頂尖經濟學家的智慧成果,針對經濟學熱點話題,進行理性、客觀的分析解讀,打造有態度的前沿財經智庫。歡迎來稿(投稿郵箱:cehuazu2016@163.com)。
移駕微信公號 看這裡看不到的內容
【精彩推薦】點擊進入本站研究局·中國版>>
【精彩推薦】點擊進入本站研究局·國際版>>